本周基督教史回顾:清教徒鞭打激进教士

本周基督教史回顾:清教徒鞭打激进教士
本周基督教史回顾:清教徒鞭打激进教士

回顾基督教历史,当年本周发生重大事件,包括著名的德国传教士来到印度、美国清教徒惩罚有影响力的浸信会传教士、天主教对圣体崇拜的第一次实践。

据《基督邮报》(Christian Post)报导,1651年9月6日清教徒用30鞭惩罚浸信会传教士。马萨诸塞州清教徒领导层下令被公开鞭打清教徒福尔摩斯(Obadiah Holmes)30 次。他为浸信会教徒,并于1651年在波士顿附近的林恩镇被捕,当时他在朋友家中举行了小型礼拜,被指宣传其宗教信仰和激进主义。在受审时向地方法官自辩"即将为自己的信仰流血,你给我的打击就像玫瑰一样打击我。"当局公开鞭打行为却促使对方进宗教自由。

本周也是传教士约翰·菲利普·法布里修斯 (Johann Philipp Fabricius) 抵达印度的周年纪念日,他以泰米尔语翻译圣经和各种赞美诗而闻名。

法布里修斯为德国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印度担任传教士,学习泰米尔语、葡萄牙语和荷兰语。尽管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出现财务问题,但法布里修斯仍经常向当地人和殖民者传福音被人们铭记,改变了17,000名印度人和葡萄牙人的信仰,其泰米尔赞美诗仍在流传,泰米尔圣经被称为"黄金版本"。

罗马天主教会于本周有18个传统周年纪念日亦被称为圣体崇拜,仪式包括在圣体圣事面前向耶稣基督祈祷,这是基于天主教信仰,即基督存在于圣饼和圣杯,以致信徒在基督里共融。

据伊利诺伊州马里敦(Marytown) 的圣马克西米利安科尔贝国家圣殿(National Shrine of St. Maximilian Kolbe)称,这种做法是应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击败一个被称为阿尔比派教派的异端教派的要求而首次进行的。

该圣殿指:"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要求阿维尼翁主教,在圣十字教堂展示圣体,崇拜者的人数如此之多,以至于主教决定日夜继续崇拜。"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