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的救赎(atonement)是否包括疾病的医治?换句话说,信徒祈求疾病要得到医治,是否每次都能经历医治的大能?这是讨论有关"神医"课题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圣言资源中心会长赖若瀚牧师日前在机构网站撰文专门探讨此议题。
赖牧师表示对该议题给予肯定回答的人经常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4至5节;马太福音八章14至17节与彼得前书二章24节等经文来支持他们的论点。对此,他对这三处经文给予简单分析。
首先,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是有关耶稣救赎大的伟大预言。其中第4至5节说:"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那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他表示,若从字面的意义来理解经文提及的「忧患」和「痛苦」,可以包括身体的疾病或精神的痛苦。但若对照下文所采用的词字,如「过犯」、「罪孽」、「罪」,则明显地将上文的「忧患」和「痛苦」规限在属灵问题的领域里。「因此,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重点乃预言弥赛亚为担当世人的罪孽而受苦、受害,最终成就救赎大。」
谈及马太福音八章14-17所引用的以赛亚书的预言的方式,似乎印证救赎确实包括疾病得医治——正如当主耶稣医治好所有的病人之后,马太说祂所作的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八17)。
不过,赖牧师同时指出,马太引用以赛亚书的预言时并没有直接引述当时流行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LXX),而是自行从希伯来文原文翻译。其用意是强调"耶稣是弥赛亚,祂具有医病的权能"。
「主耶稣在世上的三年传道事工医治无数病人,但救赎大当时尚未完成。故此,马太乃将以赛亚书的预言引伸应用在耶稣在世所行的医病神迹中,要印证祂正是旧约预言要来的弥赛亚。」赖牧师分析说。
至于另一处经文彼得前书二章24节,"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则是彼得勉励信徒应效法主基督忍受苦难的榜样,跟从祂的脚踪。
赖牧师说,彼得引用以赛亚五三章4节的预言属于主流的意义,与马太引伸性的意义不大相同。因为弥赛亚到世上来是要为人的赎罪,重点不是在于"能治百病"或除去信徒肉身所受的苦楚。
总之,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预言重点是论述弥赛亚到世上来,借著受苦受死成就救赎大,并不包括疾病得医治在内。
他最后说,圣经明确指出,当一个人诚心相信主耶稣之时,他所犯的罪都因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赎而得赦免。"然而,圣经没有保证信徒不会受疾病的困扰,或者说所有疾病都会得到医治。"因为不少敬虔爱主的人,他们的疾病与苦楚没有因为信仰就自然消失。(如拉撒路病逝、保罗身上的一根剌等都是明显例证)
牧者探讨:耶稣的救赎是否包括疾病的医治?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