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宣教 魏外揚詳述中國宣教史詩

mis_20070312_DSC00896.
中原大學魏外揚教授引用了帖前1:3中的信、望、愛作為此次分享的主題──「信望愛宣教」。(圖:本報記者)
2007年可謂是「馬禮遜年」,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地區都有舉辦各式的紀念活動,而在上週六在台灣華神宣教中心舉行的分享會上,中原大學魏外揚教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坦言,沒有歷史的宣教是沒有根的。隨即,魏教授引用了帖前1:3中的信、望、愛作為此次分享的主題──「信望愛宣教」。

首先,魏教授開宗明義引述了馬禮遜的一句話,「在我不能,但在上帝都能。」開始了當天的演講,兩百年來西方宣教士不辭苦勞、前僕後繼地來到了中國,並在這片土地撒下無數的熱血、眼瓷A以及他們的生命,而身在現今的我們,回顧過去看到了當日撒下的種子。

中西文化搭橋樑

這部分可以説是「無心插柳、柳成蔭。」1782~1834在華期間,馬禮遜在回英述職的兩年中,在英國創設了當時首所華文學校,他也成為首位華文老師,而戴德生的岳父台約爾也是那時候的學生,也因為有感馬禮遜的作為,於是立志學習印刷,來華並從事聖經、及福音單章的印刷。魏教授明言馬氏的工作對中國文化的傳承、發揚有極大的幫助,恰如《馬禮遜與中國文化論稿》中所談論的。

魏外揚教授表示,過去「漢語」與宣教策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而宣教士對於中國文化的輸出、與西方文化的輸入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增進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促使福音在中國本色化/在地化,諸如:理雅各、傅蘭雅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傅蘭雅更與徐壽在上海更創立了「格致書院」。

據悉,馬氏亦曾把他在華收集的一萬冊叢書運回英國,希望激勵當地學子們投入漢學的研究,足見他對中國文化的重視與認同。

全人關懷展新頁

昔日,宣教士在華創設了醫院、學校,乃至教會,魏教授坦言,這使得「中國」有了新的眼光,看出超越文化的盲點。他坦言馬禮遜晚年僅有幾個華人信徒在旁,但是在他的墓碑文中,卻刻有「百年後,必有百倍增長」的字句,據悉,1934年左右在華的基督徒約有數十萬人,但至今有近四千萬的信眾,足見他對中國未來的信心。

而馬氏的另一貢獻,就是著手翻譯華文聖經──《神天聖書》,這本1819年完成、1823年首刷出版的聖經己有一百八十多年,據悉,當時馬氏翻譯聖經共歷十二年、參考近二十四本譯本,見足他到中國福音事工的熱愛。

另外,魏教授亦談及教會大學的興起,而當中赴美習醫的石美玉回國後,在中國成立了婦女會、並積極推動婦女教育,他強調,「真正的教育是愛、付出與奉獻。」

至於醫療傳道方面,伯駕(Peter Parker)、合信(Benjamin Hobson)、雒魏林(Willian Lockhart)、胡美(Edward Hume)及嘉可頌(Arthur Jackson)等都是先鋒人物,當中英人合信出版了首本中文醫學課本《全體新編》──介紹人體解剖學、又如雒魏林創設了協和、仁濟和博濟醫院,而在當時反教基地湖南長沙,「耶魯在中國」差會宣教士胡美就在當地設立醫院、學校。來華不久,年青有為的劍橋大學學生嘉可頌亦在一次防疫中染病去世,那時方才27歲。

最後,魏教授強調,神揀選了他們作為我們的榜樣,而歷史也是在前人的犠牲中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烽火歲月見真情

近代中國史,可謂峯火不斷,但宣教士卻沒有以此退縮,甘心留在中國與華人同甘共苦,在二十冊的兒童繪本中,魏教授指出當中有不少的宣教士都經歷戰爭。

他以〈南京方舟〉魏特琳的故事為例,一生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奉獻給中國,其在金陵女子大學任教期間,保護學生、難民免於日軍的蹂躪,「如果能再活一次,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因為中國是我的國。」更見證了她對中國人民的愛護,在她的回憶中,更揚言「烈士的鮮血是教會的種子」,正是她一席話使得教會在中國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魏教授總結道,豐盛生命中充滿信、望與愛,「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而現今中國大陸,雖然仍是共產國家,卻出版了不少宣教士的書籍,也豎立了宣教士的紀念銅像。

演講結束後,林治平教授補充,「基督教是『真實的故事』」,在整理這些宣教士的圖片中,不僅看見了他們的生命,信仰也得到了更新。他強調現今的宣教已經世俗化,宣教的意義,應該是真正對生命、乃至另一個生命的認同,以及上帝永恆旨意的落實。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