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管理大师余德淳博士剖析"为何跟人无话可谈﹖"

20170823
20170823

随著年纪增长,人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失去了与旁人沟通的动力。而拥有多年心理辅导经验的情商管理大师余德淳博士以"点解冇偈倾"为题,向听众分享有关的研究及心得。

他说:"对人说话是来自推力,而抗拒对话源于拉力。"余博士称,拉力有两种,分别为"回避"及"趋避"。所谓"回避"是指有些人习惯与旁人拉开距离,就如乘车时他们会刻意瑟缩于人少的角落。而"趋避"则更甚于"回避",这类人往往答应赴约后临阵退缩,因他们时常会对社交场面的交谈感到不安及紧张,这种人于婚宴聚会中屡见不鲜。

专长于情商管理的余博士说:"1994年有研究指出,抗拒与旁人交心的人大多在10岁以前有著被朋辈排挤等的负面经历,使他们从此认为知己朋友不可尽信。"因此,在职场上被视为谨言慎行的人即便同事多年亦不易向人吐心声。但与此相反,亦有五成的人即使有童年阴影,亦愿意向人透露心事。

究竟人天生是否喜欢与人交心?这则是牵涉到"同理心"的问题。余博士以幼稚园的适龄学童作例子。小孩上学因暂别家长而哭闹的情况时而有之,但其余孩子见状也自然地泣不成声。余博士指出这是因人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当一个孩子哭的时候,其余的也顿觉自己的家长"不见了",连锁反应便一触即发。

但随著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建立,习惯地对他人的感觉不再敏锐。就如初出茅庐的心理学学士生对于抑郁症个案会感到不安;但对于一个有临场经验5年的硕士,即便"天塌下来"也能处之泰然,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是因人慢慢接别了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我们对人是concern(关心)而非attach (依附)在别人的情感上。"

他又说:"而人对人越久,控制情绪的能力便越强。"男性就当中的表表者,对很多事亦能"粉饰太平",将情绪隐藏得很完美。但是,他又提醒,当人人都过度控制情绪,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非人性。

人的相处应以爱心相待。因此圣经说:"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腓1:9)谈及爱心,就如一个心理治疗师在预约爆满的情况下,仍然愿意抽出余暇接见有紧急需要的病人抑或拒之诸门外,从他的选择便否可知一二。假若他选择后者,则证明他对人的关心是有限度的。

曾获第一届优秀社工奖的余博士原来并没有注册过成为正式社工。这是因他会采用一些私人方法,如把小孩接到家中同住以了解受助者的生活,而这些手法在社工界却是不容许的。他说:"无论这会否影响到我的事业或命途,我宁愿放弃所谓的光荣,也不想受一个行业牵制着我去帮助别人。而作为一个基督徒,这些挑战很大。"

他又告诉听众,当人愿意交心,才能进入他人的困难,如耶稣所言以奴仆的样式助人。余博士曾遇到一位妻子新逝的男人,该男人对于旁人反复的慰问感到喘不过气,余博士则从他言谈间看出,他最担心的其实是如何向两个子女交代。但他偶尔翻开太太生前所买的一张生日卡,看到当中的一句话,使他释怀:"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1:9)这个男人从此相信一切都早已预备,而因此担忧也一扫而空,成为了一个活得快乐的人。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后来他与一对儿女和一个领养的孩子更遇上另一个同样有三个小孩的家庭,而那三位小孩也各自与他家中的孩子同龄,因此两家人份外投契,于是生活得更加快乐。后来余博士发觉,原来人愿意打开心窗与人谈话是因遭逢困难沮丧后遇上巨大的喜乐,而这个反差会使人禁不住与人分享。在心理学中,这称为"高峰经验",在信仰中人们时常经历的。

余博士总结:"『点解冇偈倾?』是因为没有值得开心的事可以分享。而生命平淡枯燥,是因我们灵里太平淡,缺乏与上帝沟通,所以在地下自然苦闷,遇到的事也千年如一日,如《传道书》所言。而在日光之上,却是人人充满爱心,愿意分享开心的事,过不一样的生活。"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