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馬偕赴台宣教150週年,基督教界紛紛展開紀念活動,北部長老教會大會舉辦感恩禮拜及演出短劇;基督教研究智庫製作全新音樂《與馬偕同遊淡水》,回到1872年的福爾摩沙,與馬偕搭船聆聽他委身救靈魂的心聲。
北部長老教會記念馬偕宣教熱忱
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3月9日在淡水長老教會舉行「北部教會宣教紀念日—馬偕上陸淡水150週年感恩禮拜」,而1872年3月9日下午3時正是馬偕抵達淡水展開宣教工作及行醫之日。
淡水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鄭浚豪在會上帶領會眾頌讀啟應文,感念馬偕牧師為著救人靈魂千里迢迢到台宣教,其委身熱忱可從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校長蔡慈倫牧師的分享躍現眼前。
蔡慈倫稱,馬偕曾對學生表示在台北部開辦的第一所學堂,並非現時俯視淡水的牛津學堂,而是在户外的大榕樹下,上帝的藍天就成為他們的拱型屋頂。
感恩禮拜還邀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演出短劇,重現馬偕等傳教士於150年前赴台的故事。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赴會慶祝,與牧師和信徒同頌詩歌、吟誦聖經,共同見證馬偕侍主愛人的精神。
音樂創作與馬偕同遊淡水
此外,基督教界也創作歌曲參與慶祝,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教授林鴻信多年研究馬偕,對馬偕領受來自天上的神聖呼喚「此地就是了」尤為深刻,曾於2005年寫作《與馬偕同遊淡水》一詩,為紀念馬偕基督教研究智庫策劃製作全新音樂創作《與馬偕同遊淡水》。
聽眾進入音樂彷彿穿過時空長廊回到1872年的福爾摩沙,與馬偕搭船「海龍號」由北往南進入淡水河口,在繁華的淡水小鎮「看見」馬偕佇立在船上,聆聽神聖的呼召:「融入俗世紅塵滾滾,亦非清純脱俗不惹塵埃,乃是效法耶穌基督,入塵世而不染,脱俗念而不離,成肉身仍為道,宣揚道於肉身。」
另一首由教牧創作歌曲《馬偕DNA》,用年輕、搖滾、饒舌、熱血的方式打破眾人對馬偕的百年刻板印象,興起下一代將馬偕DNA繼續傳承的精神。
歌中讚揚馬偕:「面對挑戰不退縮\直球對決不閃躲\艱辛困難纏上身\逆勢翻轉繼續追夢\討厭動口不動手\先做再説才是我\屢敗屢戰越堅強\放棄是什麼我不懂\吃苦當作吃補。」(《馬偕DNA》詞:林鴻信、吳芳儀,曲:吳芳儀,演唱:吳芳儀,Rap:王誌誼)。
馬偕1872年3月9日上陸淡水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為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第一位海外宣教士,1872年3月9日28歲的馬偕抵達淡水展開宣教工作及行醫,建立教會、醫院、學校,對社會貢獻重大影響深遠,1901年因喉癌在淡水去世,其座右銘為「攏是為基督」,一生「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