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遇上情绪困扰,教牧以精神分析手法还是牧灵角度帮助?两者有什么相干?德慧文化举办讲座,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常务总干事甄立德指,牧灵辅导著重宣赦,助人与上帝恢复关系;精神分析师许德谦分析弗洛伊德"右脑与右脑"沟通的治疗法。
牧灵辅导:人与上帝恢复关系
甄立德讨论"精神分析对基督教牧灵辅导的启示与限制",提到精神分析由治疗师佛洛伊德与病人Anna O 共同创立,所以病人的角色也重要。他借用许德谦博士新书《拓宽心灵的红线》指出,华人教会不太习惯于感情上的牧养,辅导关键是聆听对方的情感,因此情感是否处理合宜、是否健康,需要拓阔情感的红线。
他又指,牧灵辅导与精神分析分别在于:辅导不是纯粹聆听还要有反应,主动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从"宣讲"(proclamation)将信徒的挣扎放在上帝里,让信徒与上帝之间重建复和关系。
牧灵辅导灵修指导的本质,是叫人悔改、求上帝赦免、恢复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重点是人与上帝的关系,不过普通辅导员或治疗师先天有限制,这透过恢复告解礼仪达至。
精神分析著重"诠释"(interpretation),将病人的困扰安顿在一种"恋母情结"(oedipal complex) 叙事之中,这是佛洛伊德主张的一种观点。犯罪心理学推理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却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亦没有宣赦的告白。
弗洛伊德"右脑与右脑"沟通用于治疗
Soul Weaver 灵修导师及注册精神分析师许德谦回应时澄清几个名词:"心灵关顾"(Care of Souls),心灵指整个人包括身体、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意志。"精神分析"由佛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特别关注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将无意识的经验带到意识中。" 灵修指导"或"灵性指引"(spiritual direction)是教牧关怀的一种,关注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许德谦认为,心灵关顾并非感情用事,引用潘霍华对灵性关顾的看法,以圣道为中心预备人去听听上帝的诫命,从上而下即从上帝到人类,但问题在于人本身是否愿意倾听神的话,这关乎顺服的问题。
至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强调"意识和潜意识"与"左右脑的历程"有著密切的关系,潜意识有一种独特领域包括自己的渴望、表达方式、奇特的精神机制 ,所以有效的治疗不单止精神分析,也应该时刻关注处理当下治疗师与来访者"右脑与右脑"的沟通,包括情感、语调、声线、表情、姿态等非语言信息, 所以许德谦并不完全同意潘霍华对灵性关顾的理解。
他提醒教牧进行辅导时避免说教,协助对方在重述犯错的过程,目的重新发现自己激发力量 ,做好自己 ,这时教牧可以为对方抹油,宣告上帝赦免他的罪,带领对方与上帝复和。
德慧文化庆祝成立十五周年,11月15日举办新书分享会,主题为"从做人到做基督徒: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教会的牧灵工作有甚么相干",邀请许德谦博士(Soul Weaver 灵修导师及注册精神分析师)及甄立德先生(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常务总干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