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希望之星在羅馬尼亞邊境附近開設中心,援助烏克蘭因戰事被迫離開的母親和兒童,三個家庭説出感人的故事。
母親攜女兒36小時逃離烏克蘭
烏俄戰爭開始以來,數以萬計烏克蘭難民越過邊境口岸進入羅馬尼亞,距離羅馬尼亞邊境口岸只有20多英里的「希望之星」(Star of Hope)接待大批難民母親和攜帶著的兒女。
位於羅馬尼亞多羅霍尹城(Dorohoi)的希望之星雅西中心出現一幕又一幕感人的故事。
希望之星雅西中心來了3位母親和他們的兒女,在戰爭爆發之時一位母親奧加帶著女兒輪候了36小時才到達距離羅馬尼亞約300米的地方,希望之星負責人卡米妮亞(Camelia Topala)親自去到邊境口岸接她們,母親們帶著分別9歲、6歲、3個月大的孩子。
奧加流著淚説:「我和父親、兄弟在逃亡時被迫分開,」她一邊撫摸著6歲女兒的臉頰,一邊説道:「死了那麼多孩子,他們成為孤兒沒有了父母,從來沒有想到這些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國家,大家都多麼勇敢地活下去。」
另一位母親維拉18歲的大兒子被烏克蘭徵召入軍隊來不到,母親擔心不知道兒子未來,「我非常擔心孩子,他在軍中面臨不確定的未來。」可幸的是從砲火中來到庇護中心,還遇上了從未見面的其餘兩個母親和她們的孩子,大家不其然地相擁而哭。
聚散離合 創傷待復原
三個家庭孩子在希望之星的中心逐漸適應起來,在宿舍玩耍,男孩子玩平板電腦,中心的姑娘整天照顧他們至晚上睡覺。當這三個家庭熟稔起來的時候,他們再次分開各自轉往不同的國家,有去德國、蘇黎、世西班牙,還有些家庭往直布羅陀投靠老親戚。
然而戰爭帶來的創傷未必即時復原,奧加講述有一次離開中心在街道上,突然聽到背後有人撞擊茶杯,嚇得尖叫和跳起來,雙手下意識抱著頭,以為炸彈又再來襲擊,戰爭恐怖的場面在人的心靈留下了烙印。
希望之星負責人卡米妮亞慨嘆,太多母親遭受嚴重的創傷,但她們都很堅強地活下去和照顧孩子,「在這情況下,每一天都是母親節,我們為母親做出特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