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觉失调与思觉过敏有何分别?如何有效治疗?基督教爱协团契近月举办公开讲座,精神科专科医生赵珮瑜指,思觉过敏是思觉失调的前期,前者透过认知行为治疗,后者病发率每1万人每年就有5宗新个案,成因非单一性。
思觉失调:药物、心理、复康治疗
思觉失调病发率每1万人每年有5宗新个案,总人口之中有3%的人会一生曾经出现过这现象;发病率年龄由青少年期至20至30多岁,男性发病年龄较低。
主要症状有思想及言语紊乱、妄想(脱离现实但患者深信不疑的思想)、幻觉幻听幻味(患者看到但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些症状致使患者乏自信、退缩,甚至出现怪异行为。
成因不是单一性的,包括先天遗传(一般来说不会过高);后天诱发性(压力、学业、经济、工作变迁);药物滥用;脑部病变(听到声音嗅到怪味),这些都会推高思觉失调的出现机率。
患者以往普遍延误寻求诊治,现时医疗体系改善能够及早治疗;治疗方面包括药物、心理、复康。
"药物 ",透过药物调整患者的多巴胺,减少幻觉幻听的症状,改善语言、思想、情绪,提高集中能力。"心理 ",患者在治疗后心理仍有阴影,否定自己的能力,心理治疗在这方面发挥效用。"复康",思觉失调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除了幻觉幻听之外,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动力减低、削弱学习和工作能力,透过复康如职业治疗逐步建立患者的社交能力,增加自信心令康复更进一步。
思觉过敏:认知行为治疗
思觉过敏是思觉失调的前期,尚未成为疾病,在思想和感官上出现过敏,思觉过敏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两者都有出现,有机会来自隔代遗传。
根据2012年外国一项大型分析思觉过敏转化成思觉失调机率,发现6个月后机率为18%、一年后22%、两年后29%、三年后36%,如果及早发现及转介有效早期干预,转化率会下降,一年后只有10%至18%。
测试指标可基于患者是否功能下降,包括学业、工作、社交、自我照顾能力,一年内有否明显倒退。治疗方面,曾经有文献指出用鱼油Omega-3出现成效,但这只作为参考。
有效治疗是透过认知行为,也为大众接受的治疗方向,能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出现相应的行为,减轻或撇除过敏的感觉,主要是透过心理方面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