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湾区华人教会生命伦理研讨会于上周六顺利举行完满结束。基督徒专业医疗人士及牧者们帮助与会者在堕胎、人工繁殖、安乐死、干细胞等问题上建立正确的圣经伦理观。可是,下一步更需要华人教会接棒,持续地推行生命伦理事工,究竟具体的对策应该如何?
就此问题,研讨会近尾声时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公开论坛,题目是"我们当怎样行?谈华人教会应有的立场和行动"。由美福神学院院长陈若愚院长主持,圣经归正教会主任吕沛渊牧师、路加医疗传道会副董事长郑博仁医生、传统家庭促进会总干事谭克成博士及大使命中心会长王永信牧师参与讨论。
建立圣经伦理基础为第一步
吕沛渊牧师首先指出了教育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华人教会没有好好通过圣经的教导来教育信徒,甚至忽略了这一部分。他表示,要推动生命伦理事工,教会必须以造就信徒开始。
自宗教改革以后,改革宗教会对于信仰的要理掌握是非常认真的,比如説马丁路德的《信仰问答》为信徒所熟读。基督徒必须好好学习基本的十诫命。教会通过十诫命就能够教导神的百姓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帮助孩子立下良好的教育基础。吕牧师认爲,十诫命里面包含了宗教改革的根本——只靠恩典、只靠信心、只靠圣经。
吕牧师又建议,路加医疗传道会可以多多举办这类型的生命伦理研讨会,去帮助教会了解这些问题。
神学与医学知识互相配搭 先从教会著手
是次生命伦理研讨会的统筹者兼路加医疗传道会副董事长郑博仁医生,则强调医生和牧者之间的合作。由于在北美基督教界提供生命伦理学课程的神学院不多,郑医生本人所毕业的学院三一神学院是其中一间,所以像路加医疗传道会这样在神学和医学两方面配搭发展的机构非常少。
可是,郑医生认爲教会的参与是最重要的,因爲教会是站在最前綫的。郑医生提出了教会可能办到的三方面工作。第一就是教导,无论是主日学还是讲台,应该多多讨论生命伦理的主题;第二是关怀残疾、老弱、临终病人及面对怀孕抉择的妇女,因爲实际的行动往往比讲理论来得更重要;第三是教会应对有关生命伦理的争议作出回应。
向政府表明道德立场 作光作盐
一向热心推动华人教会参与反同性恋运动的谭克成博士,则提出了教会不但要关心生命伦理问题,而且应更进一步向政府表明立场。耶稣教导基督徒要作光作盐,而光并不是被动的,越是黑暗的地方,越需要有光,所以基督徒应该采取主动。不少华人对于社会时事不太关心,谭博士鼓励信徒发出声音,把握公民的权利踊跃投票。
他讲出了目前美国社会面对的危机是个人道德伦理观的腐败,同性恋及离婚等问题都是由此而起的。当社会道德标准下降时,政府的立法机构也受到影响。加州州政府正在考虑很多不爲人知的违反道德的法案,如果市民不关心又不表明立场的话,最后将会成爲法律影响下一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谭博士说,像这次的生命伦理研讨会办得很好,可是基督徒不应只是在教会里面讨论就罢了,应该要联合起来向政府表明立场,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社会。他希望华人教会真的能够作光作盐。
教会、机构与神学院联合一致 冲破华人界限
王永信牧师最后説明了教会、机构与神学院联合一致来推动生命伦理事工的重要性。回顾基督教历史,中世纪时,教会与修道院是合一的,教会教圣经、抄写圣经、又差派传教士。后来,三种工作才分开发展成专业化的机构。王牧师指出,无论是福音机构、神学院,或者是差传会,也是侍奉教会的外围组织,所以应该与教会一同合作向前走,把福音从传出去。
王牧师对于首次的生命伦理研讨会感到满意,指内容非常有教育性和启发性。他希望看到同样的研讨会不但在湾区,更加在北美其它地方进行。
王牧师还与牧者同工们分享更大的异象,就是把生命伦理事工从华人教会开始,推广到其他种族的教会。这就是作爲传道人的本分——把没有説明的事情说清楚。自小受中国伟大宣教士王明道先生所啓蒙,王牧师见证王明道先生的独特之处:"见人之未见、言人所不言。别人不敢说的,他就去说;别人不谈的,他都去谈。他是真正的神的仆人。"王牧师以王明道先生的榜样挑战牧者同工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讲生命伦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