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紐約舉行的美東華人靈力事奉培訓營最後一場特會上,國際教會更新使命團執行長羅學川牧師分享如何在地方性教會推動醫治事工。
羅牧師表示雖然醫治事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會中仍有一羣人對其持負面和擔心的態度,因此需有計劃、有步驟的方式在教會中推動,處理不慎將導致教會分裂。
從何處著手發展教會的醫治事工?羅牧師提出先從鼓勵和加強禱告生活開始。如果還沒有禱告羣體或是禱告網,應該先以建立一些禱告羣體為目標;可從一系列有關禱告能力的證道開始,其中可包含禱告得醫治的見證。挑戰會眾委身於明確的禱告或是採取新的禱告操練。
另外,信徒自己可在教會找一個同樣看見的夥伴,開始每週聚在一起,研讀有關禱告的書,並為禱告的覺醒而禱告。慢慢的帶入第三、第四人,而且這樣保持下去。「沒有禱告,醫治不會發生。」
其次,向長執會提出對事工的挑戰,再由長執會授權組成醫治事工的調查委員會。接下來就是預備工作,即將調查報告交給全會眾傳阅,而傳道人可安排若干有關醫治的證道。
在開始的一股熱潮之後,參加醫治聚會的人數開始減少。對此,羅牧師認為需要加強跟進的工作,例如代禱者需要被注入忠心代禱的活力。最好再加上若干在醫治事工的教導或講座。
羅牧師還説,不久教會領袖可能會認識到醫治不應只是分別出來幾個主日晚上的事工,而應該是教會平常事工的一部分。因此一批在主日晚上忠心服事的人接受訓練,成為一批可以在主日早晨崇拜之後服事的人。
最後,羅牧師再次強調禱告對教會醫治事工發展的重要性。他説,很多教會雖為醫治事工做了很周全的準備,但因沒有足夠的禱告而使醫治事工無疾而終。「所以,我們要明白教會是靠著禱告而生存,就像身體是靠著呼吸而生存一樣。」
羅學川牧師再談「如何在地方性教會發展醫治事工」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