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维教授:打造"信仰纯正的AI"的三大隐忧

AI and faith
学者认为要使用AI多元性的特质来扩濶信徒信仰反思的层面和深度。(图:Insights Magazine)

随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基督教界热议AI工具在行政庶务、多语言翻译、课程设计等领域带来的效率提升。在信仰教育的层面应用方面,台湾AI专业的学者王道维呼吁他认为要审慎思辨以免AI工具被"善意的误用"。

王道维教授是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亦是该校人文社会AI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近日受邀撰写的文章《AI应用于读经或信仰问答的挑战》发表于《航向月刊》。

AI加速教会行政 但信仰教育需审慎

他分析,一些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开发的"信仰问答AI"能快速解答信徒对经文的疑惑,其来自巿面的AI模型的训练资料源不止来自单独的教会或教派,而是远超任何教会所拥有的。

他指出许多教会和牧者都期望打造一个"信仰纯正的AI系统",但其实这期待存在著三大严重的隐忧,首要问题就是AI易被"绝对化"。他解释,信仰的议题具高度情境脉络,AI回答易受使用者提问时所使用的提示词所影响,导致回答偏离,甚至强化偏见。

其次,过度依赖AI解答恐弱化信徒独立思辨能力,本来不少信徒的信仰认知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谓"信仰纯正"的AI会令信徒更依赖所提供的"答案"。最后,一些资源相对丰厚的教派若透过技术微调(fine-tune)或检索增强生成(RAG)排除异己观点,恐使AI沦为宗派宣传工具,掩盖自身神学盲点。

AI帮助多元性解经 实践"道成肉身"关怀

他举例可以强调经文解读的多元性,AI提供不同神学流派诸如基要派、灵恩派、自由派对经文的诠释与优缺分析,促进多视角读经,亦能增强读经者信仰的反思能力。又例如可透过AI将神学观点转化为适用于不同族群如小学生或家庭主妇的生活实践建议,又或者用于了解社会中少数族群例如性少众或癌症病人等,即能扩展信仰关怀面向。如此藉著AI的帮助更能实践道成肉身的信仰。

他强调:"AI在信仰领域的应用潜力无庸置疑,但过度依赖却必然导致信仰的僵化。"他提醒不要将焦点放在"纯正的信仰AI",而是要好好使用AI多元性的特质来扩濶信徒信仰反思的层面和深度。

他写道:"与其创建一个『信仰纯正的AI』,不如善用AI资料的多元性提升信徒思辨能力,借力使力地丰富我们的信仰生活。"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