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高舉性別平權 變裝皇后匯演《最後的晚餐》諷刺基督教

巴黎奧運提倡性別平權,開幕禮其中一幕上演變裝皇后、女同性戀模擬名畫《最後的晚餐》大匯演諷刺基督教引發爭議,而巴黎部分地區停電亦被指宣揚黑暗勢力嘲笑上帝 ,另有開幕影片出現三名性取向不明的男女親熱。

今屆巴黎奧運會以「奧運更開放」(Games Wide Open)為口號,提倡性別平權,支持性少數羣體。不過,在7月27日開幕禮上,一場由演員及歌手扮演的變裝皇后和女同性戀組成的表演,被視為對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翻版,認為對基督教的嘲笑和侮辱,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對。

其中法國演員兼歌手菲利普·凱特林(Phillippe Katerine)留著鬍鬚 、長著金色長髮在古希臘神話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肖像中衣著暴露、全身塗著藍色顏料,坐在放滿水果餐盤的長桌中央挑逗地跳舞。

伴著歌曲《King》的播放,一位自稱「肥胖、猶太、酷兒女同性戀」的唱片騎師芭芭拉·布奇(Barbara Butch) 戴著金色王冠站在長桌中央,與一羣變裝皇后在旁競豔弄姿。

整個場景類似在《最後的晚餐》的畫面,卻取代了耶穌,異教象徵受到廣泛批評,許多人聲稱這是試圖嘲笑上帝。

基督教被公開嘲笑令人震驚

法國天主教主教會表示,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因某些場面的過度和挑釁而受到傷害」。他們稱開幕式「不幸地出現了對基督教的嘲笑和嘲笑的場景,我們對此深感遺憾」。

在英國,福音派聯盟首席執行官加文·卡爾弗(Gavin Calver)稱其為「完全麻木不仁、不必要且無禮」,並表示「看到開幕式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粗俗描繪《最後的晚餐》,基督教受到如此公開的嘲笑,真是令人震驚」。其他英國基督教領袖,包括英國正義之聲的琳達‧羅斯牧師(Rev Lynda Rose)也呼籲主辦單位道歉。

在美國,天主教主教羅伯特·巴倫(Robert Barron)稱這一場景是「對最後的晚餐的嚴重嘲弄」,並質疑為甚麼有關的主辦單位選擇「嘲笑基督教的這一非常重要的時刻」。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對基督徒來説是「令人震驚和侮辱」,電信供應商 C Spire 宣佈從奧運會撤下其廣告。

停電展示邪惡勢力嘲笑上帝

就在巴黎奧運開幕式引發全球強烈反對之時,週六晚上11點40分,大約85,000名巴黎人受到了持續約10分鐘的停電影響。電力供應商Enedis將此次停電歸咎於「技術異常」。

停電的影片在社交媒體瘋傳,然而從影片看到蒙馬特聖心大教堂(Sacre Coeur Church)在黑暗中仍然燈火通明,似是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對抗。

美國天主教會名譽主教泰勒·約瑟夫·斯特里克蘭(Bishop J. Strickland)在推特上寫道:「在褻瀆和放蕩的奧運會開幕式之後,巴黎發生了停電,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所展示的邪惡嘲笑了上帝的力量,然後這座城市就變得無能為力了。」

表歉意卻稱促進平等博愛價值

巴黎奧運發言人安妮·德坎普斯(Anne Descamps)對記者表示,主辦方無意對任何宗教團體表示不尊重,並對可能引起的冒犯表示歉意。

巴黎奧運製片人湯瑪斯·佐利(Thomas Jolly)在聲明指出,有爭議的片段靈感來自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但從未有過不尊重任何宗教團體或信仰的意圖,他也不是第一位製片人從名畫中汲取靈感,創造開幕式的場景。

佐利否認這一場景是直接受《最後的晚餐》啟發,他向巴黎新聞頻道BFM解釋,其創作是基於與奧林匹斯眾神的聯繫,並非有意嘲笑或誹謗任何人,並且強調,作品旨在促進人們的聚集和解,同時確認共和黨的自由、平等和博愛價值觀。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由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達文西繪畫。這幅作品取材於《聖經》馬太福音第26章,描繪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當地猶太公會及羅馬帝國駐猶太省政府逮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的晚餐,在畫裡耶穌預言「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 」,門徒顯得困惑、哀傷與騷動。

開幕影片性取向不明男女親熱

此外,開幕儀式上的影片內容亦引發爭議。影片中出現了3名性取向不明的男女一同親熱的畫面,三人從圖書館走進房內隨即關上門,以及LGBTQ+羣體在遊行中親吻的場景,不少網民直指在奧運開幕式上出現這些影像,含有「不雅」意識。今屆奧運會在提倡性別平權的意識下,有191名LGBTQ運動員,包括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酷兒、非二元性別者,為歷屆夏季奧運會最多LGBTQ運動員出席。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