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智剛分享機構創路十招 傳受寶貴心得

創辦基甸事工、曾任多個社會服務團體主席,蕭智剛博士分享中小型社會福利機構的創業服務及創新發展時,強調Mission(帶著異象向前行)與 means(方法),並且提出「創路十招」,如吸取經驗、建立團隊、自我輔導防止burn out等。

從「吸星大法」看機構創路

剛獲選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傑出校友的蕭智剛博士(蕭Sir),在校友會會議先引用武俠小説中的「吸星大法」,強調別人的經驗中可以學到很多。蕭Sir除了做自己的機構,也常常為很多別的機構當義工,在過程中有機會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並應用到自己工作上。

1992年當選為香港十大傑青的蕭Sir有一次遇到一名廣州的傑青,雙方交流間,對方談及到自己如何當選為傑青,留下挺深刻的一番話。蕭Sir説:「那名廣州傑青説自己常走訪各種各樣的企業老闆。他只留意一件事,就是那些企業都是怎麼走上失敗和倒閉的,然後避免走他們的舊路。那名廣州傑青就靠這一直走,後來真的起家了。」

蕭Sir整合創路以來的實戰經驗, 總結出「創路十招」:

一、吸取經驗——機構補師

蕭Sir認為開創工作前,先要累積經驗。他説:「不要畢業後馬上就去創立,應該先去學一下。我曾在突破機構工作了十年,跟著蔡元雲先生和突破一班幹事工作。可以説,當年的突破機構是雲集了很多香港精英。 跟他們共事時、常常跟他們談話、看他們方法和了解他們的信念。這些都塑造了我。」

他強調宜在大機構中學習。大機構畢竟比較有規模,也有完善的架構,經驗比較豐富。

二、建立團隊——打拼同工/家庭同心

蕭Sir説:「我覺得非常幸運,能遇到一些在紀律部隊中的有心人,也遇到很多關心年青人的志願者。」

「團隊的支持很重要,互相補位非常重要。 我們是在山上工作,而山上是危險的。這些年,我把西貢所有看得見的山頭都跑遍了。野外生活是艱難的,會日曬雨淋。我們有時候要拿著盒飯匆匆地吞吃。不然,手中的飯一下子就被雨水澆透。」

「那些年輕學員眼見作為導師的我們甘願跟他們一起在山上吃苦,心就被融化。只因他們感受到導師們的心,他們就接受我們帶領。我們都不用跟他們多説甚麼,他們就自然跟著。有時候,行動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

「此外,家庭的同心也重要。所以今天我太太也來了我們當中。」

家人的同心支持是必要的。山上有危險,家人會擔心。上山訓練時間長和耗體力。蕭Sir不是常常在家,他回家後通常已經累透。故此,孩子的照顧和家務自然由妻子擔當很多。

三、顧問師傅——借鑑學習

蕭Sir強調了顧問團的重要性。他常常請教不同專業領域人士的意見。

蕭Sir的顧問團隊中也有商人,所以他在聘用人的事情上也會知道要訣。他説:「面試其實用處不大。很多人很懂面試技巧,能在面試中給人好印象,所有問題也能給出讓你滿意的答案,但一上班就不行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熱誠要在真正工作時才能看見。蕭Sir並不會輕易聽信面試。他説:「我看的是試用期。面試説得再好也沒用,真正通過了試用期再説。」

提到顧問師傅,蕭Sir憶述了很久以前跟一位名西方宣教士在福音戒毒工作服侍的一段寶貴經歷。他説:「宣教士讓我給戒毒的朋友們洗衣服。即便當時有洗衣機,但為了省電,他沒讓我用。」蕭Sir聽從了他的話,手洗了他們的衣服。染毒人往往有失禁問題,但就連他們的內衣內褲,他也照樣親自給手洗。

蕭Sir感恩當時他能克服。其實青年人工作很不容易,也不失為一份「厭惡性工作」。他説:「野外訓練時他們可能表現好好的,但一回家又變得暴躁,又跟家人吵架;偷完又偷的孩子也有。」他發現經過這些師傅的訓練後,他的生命奠下了基楚,叫他能克服後來面對的種種挑戰。

四、自我輔導——防止burn out

剛創立的機構資源有限,通常只能聘用一兩名員工。負責人很多事情得親力親為。説是總監,但其實是大雜工一名。蕭Sir指他的機構事工最高峯期有十四名全職同工,但疫情重創下,連他只剩兩名員工。疫情期間,機構幾乎完全停頓。

蕭Sir説:「如你打算走開創的路,就要有心理準備,甚麼都得親力親為。有些機構能申請大額資助,比如有些做太陽能的機構從馬會獲得過一筆高達一千萬的撥款。這樣的機構可能就沒出糧的壓力。但像我們這樣自負盈虧的中小型機構,常常面對壓力。」

為免耗盡(burn out),需要自我輔導,分配作息、娛樂和運動等時間,並自律執行。

五、以戰養戰——賺富扶貧

1998年至2010年初,保險公司保誠每年都委聘基甸事工提供員工訓練。當年正是保誠發展的起飛階段,要求我們提供「地獄式」訓練。蕭Sir笑説:「我回他説『那就對了,我正是一名地獄教練!』」

很多商業企業一向有資源提供員工培訓。當年藉著向商界提供員工培訓,蕭Sir為事工賺取一些資源。然而,現今市場經己轉型,隨著大陸市場興起對於這類員工培訓需求已沒有了。

蕭Sir説:「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並進。如何轉型,來個華麗轉身?我們要不斷轉化,在這個新的時代中找到生存空間。有話説:『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走』一旦人家已做到『優』了,就趕緊走,另找一片藍海去。做社會服務,也需要有這mindset。」

六、進修世藝——娛而得樂

蕭Sir也注重進修和娛樂,善待自己。閒時除了彈結他,也會為自己更新行山裝備,更能享受行山樂。

七、創業守業——兩年起始

開創一個工作,需要心理準備,堅持起碼兩年。而且,從一開始就應打正旗號,堂堂展現自己。

蕭Sir遇到開設一些歷奇培訓公司的朋友,但可能礙於他們另有正職,不太願意公開個人背景,「這似乎比較隱誨,我認為不太好。我們成立一個服務機構,該正式以真實身份出現人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展現你自己。」

他認為不用擔心剛開始的時候沒多少人認識,深信只要堂堂正正出去,漸漸會得到大眾的信任,能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和公信力。

另外,為了機構的誠信和守護機構的核心價值,哪怕面對張力也不要妥協。

他笑説:「野外訓練導師中很多性格巨星。我往往要花很多協調功夫,需要學習兼容。我年輕時這方面也不太擅長,畢竟我還年輕嘛。」

紀律部隊常有色情笑話、粗口或吸煙文化。每次看到導師有不合宜的舉止言行,蕭Sir都不忌諱,把他們拉到一旁談話,耐心向他們解釋機構的價值觀,希望導師能注意言行,避免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這些導師聽完並沒有不高興,大都是理解的,但一般都從此不再過來了。

蕭Sir説:「為受眾著想,我要擔當好gatekeeper這角色。」

八、上天落地,前線上線

蕭Sir認為要把機構的經驗擴展出去。他曾在香港電台節清談節目《青年熱線》以社工角度探討親職議題,譬如如何幫助沉溺上網的青少年等。基甸事工透過野外訓練早已累積跟青年人溝通的相關經驗。這些經驗分享可以成為現場講座,也可整合成線上課程, 更可進一步以其他形式通過媒體擴散出去。

致於「落地」則指持續發展「前線經驗」。在社會服務界,常有前線的同工做著做著就晉升或調配到行政或管理層去,離開了前線。沉浸前線多年的社服工作者通常是打拼過來的,是一羣有真功夫的精兵。蕭Sir認為積累豐富前線經驗的精兵從此退居幕後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所以,無論他現在站到多後方,他一定保持參與前線工作。

蕭Sir又以突破創辦人蔡元雲醫生為例,「即使蔡醫是突破機構的CEO,也不會停止前線工作,甚至曾把幾名問題少年接到自己家中寄住。」

作為中小型機構也有自身優勢。雖然常常人手不足,但正因事事親力親為,累積的前線經驗很豐富。持續發展個人的前線經驗,再積極利用各方媒體平台擴展出去,是中小型機構可取的發展策略。

九、組織行政——編寫樂章

辦社會服務機構的也需要懂行政。蕭Sir認為除了行政架構,會章編寫其實也有講究,尤其定明多少董事出席人數才算為合法,曾經就是沒有注意這方面而大大加重會務。因為會章內的人數寫得不切實際,導致他整整三年間把不必要的精力花在重覆的會議上。蕭Sir邊學邊做,現今他在會章編寫方面已素有心得,強調會章很多細則須注意。

十、改名期望——工作哲學

最後,蕭Sir藉著一件趣事,説明機構改名也有學問。他笑説:「曾經在一個場合上司儀開口介紹我時,把我説成『機電』工程處總監。」

當然,除了讀音要注意,機構名稱含意更要精警。 蕭Sir解釋了基甸事工名稱的含義:基甸是聖經舊約的人物,本為無名小子,後蒙神祝福成了一位大能勇士。

他説:「我們盼望所服務的青年人不要看自己為無名小子,要知道在自己生命是能發生奇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