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紀念日」--馬丁路德為新教鳴炮

min_20051031_martin.
你知道10月31是什麼日子嗎﹖是基督新教的重要日子——宗教改革紀念日。1517年的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把批評教會弊病的「95條論綱」(Die 95 Thesen gegen den Ablas)貼在威登堡教堂的門口,掀起了影響廣泛的宗教改運動。

每年的10月31日是普世「宗教改革紀念日」。這一紀念日的設立,旨在紀念馬丁路德當年對當時的天主教教廷組織、信仰、制度及已失根的信仰、腐敗的教會所提出的一系列質疑而演變的改革事件。作爲因宗教改革運動而産生的基督新教來説,這是一個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日子。

當時,身爲威登堡大學神學教授的馬丁路德將自己的神學主張與思想,以及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政府與教會種種問題的抗議寫成「95條論綱」,貼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口,向民衆要求針對他所提出的問題公開辯論。由於當時的掌權者即教皇和執政官員的迂腐以及處理不當,從而導致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宗教改革運動。

三個最重要的倡議
在馬丁路德所提出的衆多神學主張與思想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堅持「因信稱義」

當時天主教廷腐敗,大肆買賣贖罪券,鼓吹罪孽可以靠奉獻行爲赦免,於是信仰成爲有錢階層的遊戲。馬丁路德從使徒保羅所寫的《羅馬書》中得到啓示,指出:人能够得救,是因著相信接納耶穌基督的犧牲罪被赦免,更在於上帝的憐憫,而不是靠著自己積德的行爲。這對當時社會的不良風氣是一種極大的抨擊,也使信徒重新認識到信仰的核心。

堅持聖經是教會最高的權威

這是在宗教改革運動中最爲重要的一點。當時教會一個嚴重的弊病就是將聖經上帝的話隱藏起來,卻把某個人的話語作爲標準。當教會內部發生問題時,不是看聖經的教訓,而是以某個人在教會階級上的位階來决定最後的判斷。

提倡「萬民皆祭司」

當時人們認爲一般人不能直接向上帝祈禱或説話,必須透過神父才可以,這無形中便形成一種特權「階級」。對此,馬丁路德提出:每個信徒都是上帝的僕人,都可以向人傳福音,同時每個人都是上帝所喜歡的人,可以直接與上帝説話,祈求上帝的祝福和赦免,而不必通過神父。這使教會開始「平民化」,消除了教會的階級差距與對立。

馬丁路德思想產生新教重要派別

馬丁路德在這些的基礎上創立了新教中一個重要的派別——信義宗(亦稱「路德派」)。之後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繼承發展了馬丁路德的這些主張,創立了另一重要派別——歸正宗(亦稱「加爾文派」)。現在新教雖然有很多派別,但是馬丁路德的這三點主張已經成爲他們在教義方面的三個共同原則。

宗教改革距今雖然已有五百多年了,但馬丁路德的神學思想仍然是基督教界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