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會10月31日展開對安樂死合法化C407法案第一輪辯論。加國華人教會固然反對安樂死,但對此法案還沒有正式的聲明或者行動。温哥華華人自立教會盧維溢牧師接受本報訪問時候説,普遍華人教會和信徒還未警覺此法例的嚴重性﹐直至10月初,温哥華華人教牧同工團契邀請了基督徒社關團契(Christian Social Concern Fellowship)的代表,在每月舉行一次的聚會上講及C407法案的内容,幫助不少教牧同工認識這一事實。
在卑詩省從事公眾法律教育工作15載的呂漢良弟兄,認為國會立法過程太過急促,在本國民衆還沒有了解法案之前,倉卒進行立法,並不符合民主制度下的立法精神。
盧牧師:法案漏洞很多,一旦實現,將相當危險
盧維溢牧師説,就此法案本身看,牽連的人士的範圍很廣,不單是涉及老弱病殘人士,更是任何18嵗以上的加拿大公民,可經安樂死結束生命。法案説只要是任何人拒絕任何治療仍然受到肉體或精神的痛楚,就有權經安樂死了結自己的生命,此界定絕對是存在很多漏洞。他説:「如果任何人有精神上極大的痛苦,這法例是否可以包括意欲為情自殺的人呢?還有因吸毒後自覺沒有出路而產生精神痛苦的年輕人呢?這法例不清楚的界定勢將產生很多惡劣的後果﹐鼓勵人被醫生診斷出絕症後,就不肯接受任何輔導和治療。
盧牧師説此法案的另一個漏洞是,法案説只須要有兩個醫生證實當事人有死的意願的聲明,但沒有説明在執行死亡的過程是否需要這名醫生在場,即是説在真正死的一刻,法例沒有清楚説明醫生必定見證和監證這個人之死。這樣的話,任何人都可以找兩個醫生的簽名,然後聲稱自己有醫生證明自己「要死」,就去找人幫助自己了結一生。問題是執行死亡沒有説要醫生在場﹐如何肯定這個人的死是否根據自己的意願,這一點法案裏不能確定。,這樣的話,執行死的人的權力就很大了,就有可能引起濫用法例的危險。在荷蘭已經有這樣的情況﹐有人濫用這個權利﹐引致有些年長者擔心自己成為「謀財害命」的對象。
盧牧師繼續説,法案裏的「表現為清醒」由誰來界定呢?沒有作清晰的指示,如果只是醫生界定的話,這個濫用的情況會更多。荷蘭有這樣的案例,有醫生勸老人早點了結生命。現在情況也一樣,這法例的漏洞肯定是有的。還有令不少的老人家和傷殘人士罪咎感﹑自責感加重,產生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盧牧師説:安樂死絕對不是有尊嚴和光榮的死去,不希望此法例成爲事實。
呂漢良:立法過程太草率 大多數民衆還未充分了解 有違民主精神
國會即將在今年10月31日進行C407法案二讀辯論,並預定在11月最後一個星期,或12月第一個星期進行第二輪辯論。呂弟兄説:「人命關天。這麽重大的議題,必須先廣徵民意。但國會這麽急促就開始第一輪辯論立法的過程,沒有機會讓民眾知道,瞭解這法例所產生極其嚴重的影响,這樣做違背了民主制度的立法精神。民主的重要的原則是既徵求大多數人的意見,亦照顧弱勢社羣的權益。但現在是少數人在國會內企圖匆匆立法,在媒體未有廣泛關注,社會未有充份討論的情况下,廣大民眾基本上仍被蒙在鼓裹,茫無所知,更談不上表達意見。」
呂弟兄説:「立法與執法不同。立法切忌草率行事。必須仔細考慮法例對不同人仕,特別是對那些沒有能力維護自己權益弱勢羣體的影响。執法則講求效率,絕不能有法不依,使法律淪為徒具虛文,失了法律的莊嚴。倘若事前未有周詳的考量,反覆的辯論,法例一旦成立頒佈,那怕是不公義、不人道的惡法,要廢除也非常困難。因此立法過程不宜操諸過急,更不宜在民眾仍未對法案有深入的瞭解,國會議員仍未在各自的選區內,認真蒐集民意的情况下,就貿然進行立法。」
他認為這次國會有人要匆匆通過C407法案,難免令人懷疑聯邦執政黨政府有意迴避民眾的關注和監察,企圖硬銷「安樂死」。把尊貴的生命視如草芥,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信徒務須正視。恐怕「安樂死」的大閘一旦打開,越開越濶,社會上殘障、老弱和病患人仕,他們的生存意願遭踐踏,生存空間也遭扼殺。呂弟兄表示,他身邊不少信徒都親眼看見、甚至親身經歷一些被醫生判斷了是「絕症」、無药可救的人,在神額外的憐憫下,奇妙地得到醫治。生命氣息既是神賞賜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因此只有神自己有權收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