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牧者都在为教会缺乏活力的事而发愁,虽然很多弟兄姊妹非常爱主、又热心投身服事,但身在教会的人却无法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因素能激起教会的活力?
上周末纽约中宣会播恩堂举行的第二场培灵大会上,讲员新加坡神学院院长陈世协牧师提出鼓励是激起教会活力的妙方。他说,当每位信徒都把鼓励化作自己的生活方式时,彼此鼓励的风气就会充满整个教会,教会的生命力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陈牧师表示,鼓励能激发教会生命力的圣经依据是希伯来书10章24至25节;不仅如此,勉励、鼓励的字眼在整本圣经多次出现。在他看来,由于现今的华人教会太过缺乏鼓励的声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会发出活跃的生命力。
为何华人教会在鼓励方面较比其它族裔教会更为逊色?陈牧师指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华人比较含蓄,不善于表现出对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华人信徒误把鼓励与夸赞等同,错误的认为鼓励能让人陷入骄傲的网罗里。
为此,陈牧师教导大家重新正确认识"鼓励"的意义。他说,鼓励是教会充满生命力的催化剂,牧者和信徒彼此平日多说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发教会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鼓励还能造就信徒、扭转人的生命。陈牧师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信徒当初都是因著他人一句的肯定与鼓励的话语而迈出改变人生的第一步。说到这里,陈牧师毫无保留的道出自己第一次上台讲道的糗事,若不是当初有信徒鼓励他坚持下去,恐怕他至今也不敢站在讲台上。
说到第一次讲道的难忘经历,陈牧师回忆自己当初是被逼无奈之下,硬著头皮站在讲台的,其实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讲道,他所讲的只是押沙龙被杀的一段圣经故事。即便如此,他还是控制不了紧张情绪,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似的。
为了讲好这篇道,当时的陈牧师下了不少的夫去准备,差不多将那段故事倒背如流了,可等到站在讲台上却由于突然紧张的缘故,一大半的故事情节都忘得一干二净,他顿时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走下讲台后,陈牧师对于自己的窘带耿耿于怀,心里自责根本不是讲道的料,以后绝不再站在讲台上。但台下的弟兄姊妹却不这样看,他们纷纷鼓励陈牧师继续操练讲道,"若不是紧张心里在作祟,你可以讲的更好。没关系,以后多讲几次就不紧张了。"
听了大家的鼓励之言,陈牧师倍受鼓舞。从此以后,他发奋操练讲道事奉,逐渐克服了恐惧心里。迄今为止,他利用讲台牧养无数个信徒和神学生,成为备受爱戴的牧者和神学讲师。
陈牧师说,一句句肯定和鼓励的话语是带著能力的,能翻转无数个信徒的生命,使得整个教会迸发出激情与活力。最后,他盼望大家不要吝啬鼓励之词,多多勇敢表达出真诚的鼓励言语,让教会充满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新闻:
新神陈世协院长劝勉信徒"立志不作消费者"
陈世协牧师:鼓励是激起教会活力的妙方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