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网红吸引大批粉丝,教会疫情下传道人走网红路线?iM行动教会主任牧师松慕强在一研调会指,耶稣也是"网红"用另类方式发挥影响力,并预视未来教会将出现五种型态。
松慕强谈到网红有两种定义:数字与数据、本质影响力。如以数字做基础要有10万以上粉丝才算是网红,所以教牧未必做到网红,他自己的网上粉丝也只有1万多人;北美有些牧师网上粉丝有50万至100万人,华人教会圈子就没有。
网红另一个定义是本质影响力,并非由正式机构授予权力,例如电台、电视台,但他藉著新媒体或网络取得大众的欢喜及支持,成为无冕皇帝。
耶稣都是当时代的网红,虽然拉比没有赋予祂权力,但民众喜欢听祂讲道,耶稣用另类方式发挥影响力。
那么教牧可否做网红?松慕强认为,有网红能力的传道人不要去追逐粉丝数字,只会令到个人很焦虑并且花时间,他建议利用网络工具的影响,加上从耶稣的榜样发挥本质的能力。
网络是新媒体、牧养工具?
另外有人说网络是一个巨兽,对网络产生恐惧,松慕强提出两种思维:新媒体、牧养工具。 第一种是将网络定义为新媒体,并非用驾驭的心态来控制新媒体,作为传福音工具。 第二种是将网络成为牧养工具,在网络上建立小组进行门训、栽培等。
im行动教会开始时是一个虚拟教会,因为很多人得救牧者在网络上牧养信徒,松慕强觉得作为教牧是找到教会这艘大船的方向盘,不论用不用、怎样用、用来对外扩张还是内部牧养,只要定了方向带领弟兄姊妹向前走便是了。
谁来带领新媒体?有些人主张交给年青人,他认为年青人未必成熟还要牧者在旁,并以im行动教会为例子,全时间做福音工作,不会花太多时间放在网络的牧养上,况且实体教会不会被取代。
另一例子是,台中的思恩堂美福教会,专注于门训,台湾疫情爆发后该会牧师表示影响不大,因为教会的门训下了不少功夫,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不太影响教会真正的本质。
因此,"网红传道"的取向,要么走向世界网红那边,要么认真牧养。
未来教会五种型态
对于教会的未来,松慕强提出可能出现五种型态:抵挡派、传统派、兼容派、虚拟派、联合派。
"抵挡派"完全不用科技;"传统派"像一般传统教会牧养方式;"兼容派"结合线上线下,im行动教会就是这一类;"虚拟派"完全没有实体只有线上,未来可能出现 更多这类巨型教会,因为很有魅力吸引网红的牧者,可以一次过把50万人聚集一起;"联合派"适合一些中小型教会,经济上出现困难便跟虚拟大教会合作,透过他们网上的分区帮助牧养。
总而言之,网络世界不可逆转,教会要接受现实并且从中找到机遇,牧者亦从中建立自我形象,个人不可能都是手和嘴,认识自己发挥恩赐。
世界华福中心/维真事工于11月4日在线举行【调研报告反思与专题座谈会】:"网路时代下的青年牧养迷思:牧师非得当网红?! "
调查发现,实体聚会大部分人维持七成以上专注度;若从实体聚会到线上聚会,整体专注度明显下降;在线上聚会年轻人的专注到则更低。华福就调研举办分享会,邀请许慧怡牧师(甲洞卫理公会协理 )、松慕强牧师( iM行动教会)、郑家辉牧师(基督教迦南堂、伯特利神学院讲师)等回应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