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政教大事回顧:以巴、俄烏大戰激發教會正義之聲

2023國際政教大事回顧:以巴、俄烏大戰激發教會正義之聲
2023國際政教大事回顧:以巴、俄烏大戰激發教會正義之聲

2023年世界政局動盪,基督教界堅守信仰陣地,年終歲末本報選出10篇讀者高點擊的熱門新聞,包括:以巴、俄烏兩場大戰對教會的衝擊;亞洲基督教議會回應極端氣候的影響;人工智能創作聖經的危機;韓國新一輪異端興起的探究等。

1. 【以巴衝突】逾10國家福音派聯盟促停火 強調耶穌選擇和平

哈馬斯今年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發動恐怖攻擊,以色列隨即進軍加沙。在新一輪衝突造成超過1萬人死亡,來自中東、北洲、印度、歐洲和亞洲的福音派聯盟發起聯署聲明,強調耶穌的教義是在暴力世界實現和平。

前線差會(香港)、全國禱告網絡、耶路撒冷宗教領袖祈禱,呼籲釋放人質、化解仇恨。「以色列·巴勒斯坦危機人權團結運動」亦發起請願#CeasefireNow,獲百萬人及來自美、英、歐洲、亞洲、中東等地區的教會、難民理事會、社福機構、保護兒童基金、無國籍網絡等聯署支持。

戰火之下,伯利恆、耶路撒冷和約旦宣佈取消聖誕節慶祝活動,表達對加沙地帶持續戰爭受害者聲援。儘管取消傳統慶祝活動,聖地基督徒社區仍然積極努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聖誕節的敬意和慶祝。

此外,一項由All Israel News和以色列民意調查公司(Geocartography Knowledge Group)共同進行的研究顯示,近一半的以色列猶太人不再相信彌賽亞的存在,並且不認為彌賽亞會在未來的任何時候降臨地上。

2. 【俄烏戰爭】「防空洞聖經」帶給烏克蘭難民永恆希望

俄羅斯自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在哈爾科夫-扎波羅熱教區關閉多間教堂,包括巴桑的烏克蘭東正教教堂、浸信會教堂、赫爾松的天主教堂,沒收的教堂數量達到7座; 並摧毀了至少59棟宗教建築;烏克蘭境內270處文化遺址遭到破壞,其中包括116處宗教遺址。

戰爭亦導致教會出現分裂,烏克蘭村莊加利西亞居民要求歸回烏克蘭東正教。烏政府指責該教區受莫斯科影響遭分裂,然而少數居民反對,雙方對立不休。

然而,基督教界領袖身體力行支援戰火下的難民。前泰澤團體院長艾樂思修士(Alois Leser)去年聖誕節前往烏克蘭與當地的年輕人在戰火中燃起蠟燭一起祈禱,表示深刻感受到在黑暗裡基督的光永遠不滅,感恩有烏克蘭的年輕人來到大會。

他續指,基輔和利沃夫被空襲後,連續三天沒有電、沒有暖氣和熱水,街道停電陷入一片黑暗,卻無阻年輕人聚在一起祈禱,「他們傳達的信息如此清晰,夜裡有基督的光,把戰爭和邪惡成為強烈的對比,大家還一起唱出聖誕頌歌《平安夜》。」

另方面,「防空洞聖經」帶給烏克蘭難民永恆希望。由基督教事工人員經營的臨時避難所 「防空洞」位於烏克蘭西部城市羅夫諾(Rivne)及周邊地區的教堂地下室。這些避難所提供了急需的人道援助,並向難民提供聖經,尤其是兒童聖經和聖經著色書,帶給他們希望和超越困境的永恆希望。

3. 【全球氣候風險】亞洲基督教議會探討南亞生態 亞洲佔6國

亞洲基督教議會3月6日舉行研討會,探討南亞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據全球氣候指數,全世界10個受氣候風險影響的國家有6個在亞洲,醫學專家稱隨著熱浪頻率增加,風暴強度預計增加10-20%。

今年10月全球32個島嶼國家在印尼出席「羣島與島嶼國家論壇」,簽署宣言加強應對氣候、海平面上升、漁業和水產養殖的藍色就業機會。基督徒面對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挑戰時,亦應團結並從聖經的原則得到啟示。

4. 【AI 危機】以色列歷史學家預言:人工智能創作全新聖經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發表驚人預測,人工智能很快寫出一本全新的聖經,而且成為「正確」版本;「數位神靈」疑出現。

另外,完整呈現人類外型的機械人「類人型機械人Robo-C」面世,能夠與人交流、解決顧客疑難,現用於各個領域,究竟機械人或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分界線在哪裡?美南浸信會發表福音派對人工智能之聲明,福音派基督徒堅持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

5. 【韓國邪教再現】韓國現100位復活耶穌?大學教授呼籲建全球反邪教網絡

韓國攝理教疑入侵香港大學校園,韓國邪教問題持續受到關注,延世大學神學系客座教授李惠源撰文分析韓國邪教現象;參與製作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攝理教真相的釜山長神大學教授卓志一,呼籲建立全球反邪教網絡。

另外,韓國基督教也備受關注,教會衍生有關問題屢屢受到輿論鞭撻,例如首爾的幾座大型教會向牧師提供約1,500萬美金的退休金,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對基督教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的思考。

其餘五則熱點新聞如下:

6. 20萬香港人定居英國 華人堂會人數增29%

7. 洛桑全球分析:基督教南移亞洲強化教會領導

8. 全球教會網絡發起:2030年世界85億人得聽福音

9. 首本中文聖經:馬禮遜《神天聖書》面世200年

10. 國際OM創辦人喬治·福爾逝世享年84歲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