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學問大

作者:淳淳

常聽人感歎説:「現在時代不同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周遭事物的變遷,人們聽的、看的、想的和做的截然不同以往。確實如此,時代不同了!現代人忙!忙!忙!在每件事上都有著新的方式,所以為人妻、為人母,特別是為人媳,可真是門大學問哦!

為人媳
婆媳之間,從古至今沒完沒了。妳可以不用理會婆婆在一旁嘮嘮叨叨:「衣服要用手洗,地板要跪著擦,孩子不打不成器,妳老公可是我一手帶大的……」

阿嬤,現在時代不同了!衣服有洗衣機洗,地板有拖把擦,孩子不能打要用愛的教育。但任妳如何解釋,有如雞同鴨講,別費心機,但是千萬要小心處理婆媳問題,啥樣的婆婆都有,那要看妳的運氣了!處理得好就平安的過日子,否則就為難老公成了夾心餅囉!

記得我剛嫁進門那年,好心為婆婆同步翻譯電視連續劇,她居然幻想我是那惡媳,對我老公訴苦,就連老公勸説也順便挨罵:「有了老婆,不要老孃!大不孝!」我經常被迫道歉,有一次竟然要我下跪,無理取鬧極了,從此對婆婆保持距離。

我在婚前可是個千金大小姐,出了名的「恰查母」(台語,意為潑辣女子),把姐姐的警告「寡母獨子」當耳邊風,心想跟妳這個老太婆鬥法,誰怕誰啊!

成為基督徒後才明白夫妻倆既然結了婚,夫妻就是一體,固然婆婆與媽媽不同,妳因為愛先生的緣故也請愛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優點、缺點和他的朋友、家人,特別是他的媽媽。至少他媽媽把他養這麼些年當了妳的老公,為了這理由妳就多愛她老人家一點也不為過。

當我想通這點之後,嘗試著包容對方的缺點多欣賞優點再適時加以讚美;一切都變得美好,老人家不但可愛也沒那麼不講道理,先生更是把我捧在手心,感激萬分。

其實多數夫婦還是稟承著傳統思想敬老尊賢,如果老人們能夠退居幕後也可成為受歡迎的一員。 人家倆口子恩愛的事請別干涉。為什麼女婿幫忙做家事叫作「體貼」,兒子幫忙做家事叫作「窩囊」?難道別人家的女兒就不是寶貝嗎?只要是婆媳彼此互諒互重,想想媳婦要照顧一家大小又要賺錢貼補家用已經夠受的,您老人家何嘗忍心再找碴?

看著他們夫妻倆恩愛別眼紅;若邀您出門吃喝玩樂就開心答應別嘔氣;經濟能力有限沒讓您去也別生氣,在家看門睡飽覺;他夫妻倆約個會別當電燈泡。派得上用場就幫著做些家務,不想幫忙也無所謂,媳婦煮啥就吃啥吧,千萬別進廚房演出全武行。

為人妻
夫妻相處也需要智慧,一個家庭是由兩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來。夫妻相處難免有摩擦,雖然來自不同的背景,生活文化的差異,但因著愛結合一起,就應當更珍惜彼此。

人説相罵無好話,千萬留點口德,別加油添醋。男士能打敗羣雄贏得美人歸,女士也是羣艷之首,雙方都是勝利者;為何要與舊日落敗者計較,他們之間的事都過去了,你才是贏家,用腦子好好計劃現在和未來,那有閒空翻舊賬。

還有兩人都上班誰來做家事?上館子或叫外賣都不是長久之計。夫妻倆應該多溝通,共同打理我們的家;洗衣、燒飯、割草和教育子女都得安排好,啥賺怎花都得合計著,處理這些都要靠智慧。

一個成的人背後肯定有另一個人,不論男女總有另一個人為他付出犧牲;沒有好父母哪能教育出好子女,沒有好妻子哪能無後顧之憂的創業,沒有好丈夫的容忍哪有女強人出頭。

婚姻乃是上帝所賜,婚姻是神聖不可玷汙的,要彼此尊重疼惜。來美之前,先生事業高峯期間應酬通宵,我常常夜半驚醒,幻覺中拿起電話或是開門查看。明知他是為這個家打拼,卻患得患失,擔驚受怕,深怕電話那端傳來車禍噩耗,又懊惱他酒醉穢物。事業成賺錢誰不想,可是當你拼命賺錢時,太多的應酬傷了身體或是減少了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另有禁不起第三者誘惑導致婚姻危機甚至破裂,請您學會取捨。

來美之後碰上房市大漲,我曾經有機會可以賺大錢改善生活品質,剛開始嚐了甜頭數著鈔票的滋味真是難以形容,我對老公説:「過幾年你就不用上班,我養你!」好大的口氣!

接著生意忙得不可開交,不知不覺中成為錢的奴隸,同時也沒空做飯、打理家務,更慘的是驕傲自大、脾氣壞到不行。到底有多糟糕,我也不清楚,只是老公再也無法忍受,找我談判準備下個步驟。 這盆冷水澆醒了發財夢,我差點親手拆毀我的家,感謝上帝讓我學會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我寧願選擇家庭第一、事業其次,而不願賺大錢成為單親家庭時,主保守我們全家供給我們所需。我何苦去強取那不屬於我的財物。甚至賠上婚姻呢?

為人母
亞裔祖父母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觀念一直留存下來,多數父母親希望子女能成龍成鳳,有個醫師或者博士頭銜。子女就像一塊純淨的胚土,聖經教導我們的責任是把子女塑造成有用的器皿,為主發光,榮耀主名;而不是要求子女來達成我們未能完成的夢。

多數人最後從事的職業是應著旁人的期待或時代潮流,而非自己的興趣。三代同堂也不一定野i,除了房屋空間有限,老一輩跟年輕人思想代溝落差太大,飲食起居亦難配合;分開住,有點距離,給大夥留點空間、減少摩擦有什麼不好!

子女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產業,當遵循聖經教導適時管教,也求主賞賜智慧。以前科技沒有這麼先進,傳統父母祇要提供學費和吃住就算及格。我的父母親白手起家單薪撫養六個子女,每逢開學註冊,就到處借貸,負債累累;那還管得了課和才藝?
        
現代父母不單要滿足基本需求,專車接送,幫忙上圖書館找資料給孩子做報告,幫他們處理社交,還要懂得子女的心情,尤其是有子女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家長,更要學習尊重子女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適時給與信心及關懷。
        
多數華裔父母非常在意子女們的學習成績和特殊才藝,這並沒有錯;到處打聽名師名校,補習家教天天有,如果排太滿子女不見得吸收得了,最好同時也應當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

為人父母理當多為子女禱告,特別是ABC這一代子女,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説,比我們那個年代要來得辛苦,縱然有豐富的物資生活卻不能滿足內心的空虛,太多文化、身分認同的掙扎,太多外界的引誘,若是沒有堅定的信仰,很難把持住真理。對子女一定得多付出一點關愛,用禱告來托住他們的信仰,惟其如此,不論將來他們從事哪個行業,也才得以竭盡所能,有所成就。

(本文節選自真愛家庭雜誌第四十四期,經過刊主蒙允後轉載。)

  • 「我知道我會再見到他」——基督徒飛行員在華盛頓特區空難中遇難,父親含淚發聲

    「我知道我會再見到他」——基督徒飛行員在華盛頓特區空難中遇難,父親含淚發聲

    近日,美國華盛頓特區附近發生一起嚴重空難,一架美國航空支線客機與美軍UH-60「黑鷹」直升機在空中相撞,造成機上所有人員遇難。其中,客機飛行員山姆·利利(Sam Lilley)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的父親在悲痛中表示,兒子的信仰成為他最大的安慰。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贊美之泉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將覆蓋5國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華人敬拜音樂事工贊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佈其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行程,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城市。這次巡迴不僅包括敬拜贊美,還包含敬拜培訓、女性特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

  • 狄更斯經典信仰作品搬上熒屏 《萬王之王》預計復活節上映

    由Angel Studios製作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計劃於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這部作品以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親的講述中領略耶穌基督一生的傳奇。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