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整国际收养政策引发对收养儿童文化的讨论,传统观念的偏见不仅影响社会认知,还波及中文圣经翻译,凸显重塑收养观的重要。
中国基督教日报(China Christian Daily)报导,中国正式宣布调整国际收养政策,今后,除外国人收养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或继子女外,国家不再将儿童送出国收养。根据统计,自1992年实施《收养法》使国际收养合法化以来,已有超过16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收养。
文化偏见影响收养观念
文章引述华南地区相关事工负责人指出,长期以来,包括基督徒在内的许多中国人对收养有著深刻的误解。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靠和不稳定的,总是有破裂的危险。这让许多养父母担心有一天他们的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身世并离开去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或者亲生父母可能会再次出现并要求孩子归还。在这种情况下,养父母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文化偏见影响圣经翻译
对收养的文化偏见甚至影响了中文圣经翻译。在《中文和合本》和《当代圣经》等版本中,"领养"一词明显缺失。然而,圣经原文以及许多英文译本经常使用"adoption"(领养)这个词。
基督教神学中的收养观
基督徒需要了解圣经对收养的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收养常被视为一种耻辱。然而,在基督教神学中,收养被认为是一种高尚且充满爱心的行为,人们需要重塑对收养的理解并重新获得正确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教会和基督徒必须培养出符合圣经的收养观。
每个基督徒都透过上帝的领养行为成为上帝的孩子。首先,我们与神的关系是"因爱我们,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著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原文的确切意思是"祂预定我们被上帝领养"。其次,神收养我们不是因为祂需要孩子,而是因为人类需要一个家。从精神上来说,每个人都是需要家庭的孤儿。最后,上帝的收养是付出巨大代价的。祂付出了最终的代价,献出了祂唯一的儿子耶稣。为了让我们成为祂的孩子,神承担了全部的代价,无条件地收养了我们。
神的爱与收养
唯有明白神的爱,我们才能把爱延伸到孤儿、被遗弃的孩子身上。圣经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4:19)。神的爱是一种收养的爱。我们可以透过向无家可归者提供金钱、食物或衣服来帮助他们。我们也可以透过分享福音并帮助罪人脱离罪恶的生活来爱他们。但我们会欢迎他们加入我们的家庭吗?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类的爱是暂时的、有限的。
没有一个家庭愿意选择生一个残障的孩子;即使是亲生父母也常常在这种情况下挣扎。那么,养父母拥抱不是自己骨肉的残障儿童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但这正是上帝所做的,祂收养了我们,不论是生病的、残疾的、不被爱的,这就是圣经对收养的看法。
旧约与新约的对比
比较旧约和新约时代,旧约是律法时代,而新约是福音时代。例如,雇主可能会容忍一个难相处的员工,但如果那个人是家人,就会改变一切。这种转变反映了旧约和新约之间的关系差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说:"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15)
在古代,收养通常意味著收养一个孩子作为仆人,一个生活在如果达不到期望就会被遗弃或出售的恐惧之中的人。相较之下,神的收养是植根于爱和无条件的接纳,如果不了解上帝收养的爱,就无法希望更新对收养的看法,也无法找到爱不可爱之人的力量。
历史见证
文章引用在第一世纪,基督徒遭受罗马帝国的严重迫害,但许多人收养了罗马弃婴。当罗马道德败坏、无法建立公共道德秩序时,教会和基督徒挺身而出。他们收养弃婴等爱心行动,为社会留下了见证,树立了有力榜样。
结论
总结来说,社会越混乱,教会和基督徒就越需要采取行动。透过理解和实践圣经中的收养观,我们可以改变对收养的偏见,并在我们的社群中展现神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