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泰北宣教的华人宣教士在《华传》发文分享建立教会的意义,指出教会并非单纯的建筑物,而是属神的子民要进入有需要的人群当中,领人作耶稣的门徒。
这位署名为"卡汶"在宣教工场摸爬滚打后,对教会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表示在海外宣教植堂中,宣教士都面临同样的试探:努力建礼拜堂后,花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来维系教会,改善教会。
但在泰北服事少数民族期间,卡汶经历一个特别事件后彻底打破这种植堂迷思。7月底,他有机会在教会外遇上一位老姊妹。
因著知道她家中所有成员身体不适,卡汶便走上前与她握手,听她说说家中的情况和感受,同时也很快地主动邀请她进到教会中与大家一起祈祷。
她静了一会儿,随即说到其中一位不舒服的女儿仍留在家中,她的回应当头棒喝的打在卡汶的头上,并使其醒悟:"我们(教会——群属神的子民) 岂不是应该要进入有需要的人当中,成为他们的帮助吗?为何要他们来到我们(教会 – 一群属神的子民)中?"
卡汶就承诺到教会中告诉大家,稍后到她家中探访和祈祷。然而传道人知道这位老姊妹的情况后,并没有立即回应,只是表示先在教会中分享,等一会才去探望她。
当时卡汶有点不开心,当一起祈祷时,心中更不断浮起一句话:"我们(教会——群属神的子民)岂不是应该要进入有需要的人当中,成为他们的帮助吗?为何要他们来到我们(教会——群属神的子民)当中?"… 是的,教会是"要出去 … 进入人群中!"
正如大使命的目标是使万民"成为门徒"。他认为在宣教工场上需要努力建立更多耶稣的门徒。但这些门徒并非单单追求建立个人与上帝的关系;相反地,他们应该是一群:爱邻舍、爱仇敌、与贫穷人分享、与受压迫的人同行,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中能作光作盐的基督跟随者。
卡汶还介绍他目前事奉的阿卡村已设立了一所以阿卡族为主的教会。当地阿卡族传道人没有忘记关心社区的事务。在他的努力下,教会在当地总算有美好的见证;地方政府和村内的领袖在特别节日中也愿意出席教会的活动。
总之,参与植堂的宣教士应明白,当教会信徒与世界建立公共和转化的关系时,才真正发挥教会应有的作用。
宣教士谈海外植堂:教会"非"建筑
田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