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南塔光中文學校創奇蹟:開班三月領廿多人信主

隨著中國的崛起,全球掀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於是乎不少華人教會趁著中文熱的浪潮紛紛成立中文學校,在幫助第二代華人和其他族裔人士學習中文的同時,亦向他們傳福音。然而從結果上看,開設中文學校的華人教會雖不少,但真正在短時間內收穫顯著傳福音成效的則殊不多見。

華人教會該如何透過中文學校實現傳福音的目的?在這方面,由紐約南塔光浸信會創辦的南塔光中文學校樹立了良好的典範。該校設立三個多月以來,招收了75位學生,引領20多位學生家長和老師信主,又帶領多人慕道,傳福音效果十分顯著,令人讚嘆。

南塔光中文學校傳福音的策略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帶領多人信主的呢?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近日訪問了南塔光浸信會主任顧奇偉牧師,請他分享自己開展中文學校傳福音的秘訣,希望他的成經驗能給有心開設中文學校的教會提供寶貴的借鑒。

領人歸主是教會開辦中文學校的最終目標

顧牧師表示,對華人教會而言,開辦中文學校絕不僅僅為了服務社區、教授中文或弘揚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把福音傳給那些還未信主的學生及家長,並帶領他們重生得救。簡言之,中文學校應是教會的福音事工。

「因此,教會在開辦中文學校前都要樹立傳福音的異象。倘若教會沒有這個異象,淡化甚至是丟棄傳福音的使命,那麼中文學校就失去開辦的意義。」

接著,顧牧師又探討中文學校該不該收費的問題。持肯定觀點的人認為酌量收取學費可以幫助教會增加財政收入。但他認為,倘若中文學校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第一代移民的子女,那麼不收費要比收費更好,因為這樣做可以招攬更多的學生。

原因並不難理解,大多數的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中,無論新老移民,腳步尚未站穩,他們在生活上節衣縮食,而子女中文教育的問題又成為家長們關心的焦點。所以,在顧牧師看來,提供免費中文教育的學校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否則可能很難招到學生。「我相信,出於傳福音上的考慮,教會開辦免費的中文學校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教會中文學校與兒童事工不分家

除了要有傳福音的異象,顧牧師還表示中文學校最好要有教會兒童事工的支持,南塔光中文學校就是隸屬於南塔光浸信會的兒童事工。一路走來,他的中文學校從兒童事工得到很多硬體、軟體和人力的幫助,比如兒童事工為中文學校提供中文兒童聖經教材、中文老師、學習場地、兒童主日學、兒童詩班等,豐富學生的信仰生活。

顧牧師認為教會中文學校與兒童事工是不分家的,中文學校可謂是兒童事工的一個延伸,透過它可以帶動兒童事工發展的活力;反過來看,兒童事工是中文學校強有力的後盾,能引導它走在傳福音的軌道上。

他還澄清兒童事工並非是大教會獨有的事工,小教會也可以很好開展兒童事工,南塔光浸信會就是其中一個典型(點擊這裏可見本報先前對顧牧師的相關專訪文章)。

在顧牧師看來,兒童事工是教會非常重要的福音工作,他形容孩子的心靈是福音的沃土,對神、對人都很單純,不會對信仰産生抵觸,而且他們容易受老師和朋友的影響,因此在這段時期向他們傳福音往往收到較大的果效。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未信主的華人家長不會隨便將孩子送到教會去。但如果教會開辦中文學校,則能有效吸引華人家長們的興趣,促使他們把孩子帶到教會學中文。

從鬆土到結果:以生命影響生命

中文學校一般被視為福音預工與鬆土的工作,很多教會希望透過中文學校帶領學生家長走進教會認識信仰。怎樣吸引家長去教會呢?顧牧師認為首要關鍵是要讓他們的孩子生命發生改變,否則教會同工就算磨破嘴皮子家長們也不會來。

正如顧牧師前面所提的那樣,孩子的心田就是一片福音的沃土,福音種子一旦種下去,很快就能發芽結果。他分享説,南塔光中文學校將聖經教導融入中文教材中,老師用中文向小朋友傳講聖經故事,讓他們明白神的愛、耶穌的救恩,並鼓勵他們定期參加兒童主日學和詩班。

三月下來,很多孩子表示願意接受耶穌為個人救主,他們的生命也煥然一新,原來的苦瓜臉變成了蘋果臉,任性的孩子變乖了,學習成績提高了,也開始懂得孝敬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改變,家長們紛紛向教會取經,「你們究竟使了什麼魔法讓他們變好的?」顧牧師表示,在這個時候,就是向家長傳福音的最佳時機了。

就這樣,在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很多父母因看見孩子生命發生改變而定期來教會參加聚會,其中有20多位家長很快就認識真理並決志信主。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南塔光中文學校並非所有老師都是基督徒,有個別老師是在授課當中不知不覺的受到感染而信主。顧牧師舉例説,有一位佛教背景的老師在給孩子讀聖經故事時,當她讀到「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動來。

之後她告訴顧牧師,在讀這句話時她感受到一股力量,希望能夠進一步認識基督教信仰。後來,那位老師在教會的關懷幫助和帶領下信了主,成為一名基督徒。當那位老師看到許許多多的孩子因來到教會而生命發生轉變時,更加堅固自己的信仰。

雖然南塔光中文學校已獲得不小的成就,但在顧牧師看來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如今最迫切的就是要提升老師的綜合素質(教育素質和屬靈素質),製作更加優質的中文課程;隨著學生日益增多,學校亦考慮再進行分班。

此外,顧牧師還表示除了做好個人談道,教會還要加強探訪、關懷和教導的力量,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藉著中文學校走進教會、聆聽到福音,讓這股中文熱轉化成福音熱。

相關新聞:
紐約南塔光浸信會推出免費中文教育服務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