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音樂讚美團隊上週六出席由紐約華人全福會舉辦的感恩節福音午宴,借著一首首甜美的歌曲、真實感人的生命見證,向150多位弟兄姊妹及社區的朋友們播撒神的愛、傳揚耶穌基督的救恩。
泥土音樂以輕快歡喜的樂風、生活化的歌詞而著稱,再配上主唱盛曉玫甜美的歌聲以及高水準的音樂團隊,使得成立僅有五年的泥土音樂廣受各地華人教會與福音朋友的歡迎。
宴會上,盛曉玫姊妹帶領讚美團隊為大家呈獻泥土音樂經典曲目,包括《看見神的愛》、《主的恩典》、《就在這裏》、《為何對我這麼好》、《腳步》及《有一天》等膾炙人口的福音歌曲,使在座的朋友們一飽耳福、內心被觸動,氣氛熱烈。
為配合歌詞的福音內容,曉玫還親自帶領大家做出相應的動作,形象地表達出神對人的愛。不僅如此,她還分享每一首詩歌創作背後的感人故事,見證著耶穌的愛和改變生命的大能。
泥土音樂順服神的帶領,在世界各地馬不停蹄地開展音樂佈道巡迴,迄今為止已舉行300多場佈道會。這期間,不少人都很好奇曉玫為何把團隊命名為「泥土音樂」?結果這一問正牽出曉玫的服事理念。
她娓娓道出泥土音樂的名字由來。原來福音歌手盛曉玫並非音樂科班出身,雖然她從小就喜歡音樂,但從未受過專業訓練。台大國貿系畢業後,曉玫赴美留學並拿到UCLA企管碩士,畢業後陸續任職美國金融機構及其它企業主管。
曉玫似乎與音樂越走越遠,誰知神的帶領卻非常奇妙。她信主後,神把這位音樂的「門外漢」塑造成福音歌手,從此領她走進音樂服事的大門。
在讚美之泉、王子音樂及開路者事奉期間,曉玫不斷挖掘自己身上的音樂恩賜,通過靈修禱告和虛心學習讓她的屬靈生命、敬拜讚美和詩歌創作的水平大幅提升。終於在神的呼召下,她決定獨自創立音樂事奉的機構。她回憶起初為機構命名時腦子一片空白,一籌莫展。
一天當她讀到耶利米書十八章4-6節(「…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泥在窯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手中也怎樣。」 )時深受感動,終於從神那裏得到答案。
「我的服事不過是神手中的一塊泥土,泥土哪能知道神要把它做成什麼器皿,或是要如何使用呢?窯匠擁有絕對的主權,泥土無權要求,也無權過問,只需單純地順服,把自己摆上。 」於是,曉玫把機構命名為「泥土音樂」。
她還分享説,五年服事的路讓她感歎「大窯匠」的奇妙作為:神到處為泥土音樂打開音樂佈道之門,使用泥土音樂傳揚祂的福音。而作為「泥土」的曉玫團隊只是緊緊跟隨神的腳步,忠心完成祂的託付,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
隨後,曉玫的「另一半」、最親密的服事夥伴厲桓春弟兄登台分享生命見證。桓春長期專業地產經紀,信主前便事業有成,可誰知人生變化無常,90年代加州經濟危機導致他的財富一夜間大幅縮水,跌入人生低谷時,他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
在神的指引下,桓春明白他不該再把人生的焦點對準財富,不该把金錢當作自己的安全港,而是把自己的生命為主所用。於是,便促成他和曉玫「婦唱夫隨」,奔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
桓春是曉玫最忠實、最得力的助手,他的服事從台上的呼召到台下的招待、攝影……哪裡有需要他就在那裡服事,在每件大小事上忠心摆上。
泥土音樂的動人旋律和真實的見證感動在場的每一位聽眾。特別嘉賓、紐約市20選區候任市議員顧雅明先生全程出席福音午宴,對泥土音樂的印象深刻,讚不絕口。
顧先生分享説,泥土音樂的敬拜讚美讓他很感動,盼望神的話語能指導他做一個好公僕,為建立更美好的社區而盡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