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牧师近日在北京锡安教会3月初举行的会友大会上分享了教会的事工计划,当中解析了他对新兴的城巿家庭教会的一些总结。
他表示,文革刚结束时,城巿有基督教会,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里有属灵的复兴。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约3亿人由农村涌进城巿,城巿人口比例由80年代初的22%升到2012年的51%,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人口结构,造成了城巿教会发展的时机。
他表示中国的城巿教会很年轻,可说仍在摸索阶段,并且有不少独有的困难,特别是如何牧养城巿的门徒。
当中他特别提到北京的守望教会、锡安教会与上海的万邦教会等公开的家庭教会对城巿教会的发展有著"催化作用"。
他以自己带领的北京锡安教会为例子说明。教会于2007年开始至今经营7年,为城巿教会带来了不少新的模式及气象。
虽然北京锡安教会等是家庭教会,但一改过往家庭教会隐蔽、地下式的家中聚会模式变为公开及开放,更进一步进入到公共领域,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未来。
此外,这些前瞻式的教会并非建立个人化的教会,而是建立"合理的组织性的教会"。北京锡安教会建立第二年就设立了全面的教会章程,内容涵跼郱|宗旨、异象、信仰、教会组织、植堂定位、财务管理原则等,在大的模式和原则上不断深化。
除规则组织管理外,教会亦著意建立完善的牧养体系。他们参考普世0教会2千年来的经验和案例,结合大陆本土的情况而制定自己的牧养方式,例如强调活泼的敬拜、每日的灵修、敞开的小组、系统的门徒和拓展的宣教形成"五股绳子",让信徒和教会同步健康成长。
金牧师把过去七年总结为"开拓期",视未来3至7年为深化牧养的阶段。他提出未来教会向三个方向进深寻索,包括探索合乎《圣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巿教会牧养模式、推动在社中建立聚会点的城巿植堂运动,以及探索城巿教会对中国社会实践信仰的服侍模式,以及在影响社会上承担怎样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