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圣经问世 活化汕头土白译本

min_20130917_chaozhoubible1.
潮语圣经经文骤眼看与白话有相当的相似,只是当中夹杂不少"潮语"。这是什么经文,相信不少读者已心里有数。(图:基督日报)
18至20世纪间,广东省的潮州有不少人移居至世界各地,特别在东南亚泰国、柬埔寨更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在新加坡成为第二大华人族群。香港潮州人亦是相当大的群体,占香总人口五分之一。但随著时代的变迁,国内年青一代使用潮州母语已渐少,在香港以及海外的潮州年青人亦已不会潮州话。

虽然"潮语"渐渐失传,但近日观塘潮语浸信会在汉语圣经协会协助下,印刷了一批潮州话圣经——《新约潮语圣经汉字版》(与和合本对照),一方面让全球散居的潮语群体有专属自己语言的圣经,另一方面亦实在见证了百年前来华宣教士的努力。

此次被翻译出版的潮语圣经就是被译成潮州方言的译本,是在1898年光绪廿四年间由上海美华书馆印刷的"汕头土白"译本。据悉,此次"潮语圣经"能印刷发行是观潮主任倪贡明牧师多年的负担和心愿。原来20年前,倪牧师在美浸信会博物馆发现这个早已失传的潮汕话圣经译本的真品,如获至宝,遂即时情商当馆长让他复印下来,并带回香港,并在观潮1993年的廿周年堂庆作出展览,后放在观潮保管。

事隔廿年,正值观潮立会40周年之际,倪牧师心生将此译本付印出版的念头。当时曾一度发现该复本经已丢失,幸而当年的行政主任苏东明为怕交付印刷厂时会丢失复本,早于廿年前保存另一份复本至今,令出版的事情能顺利展开。

据悉此次潮语圣经付印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来自美浸信会博物馆的潮语圣经复印本缺了少量页数,要在英国寻找另一份仅存的潮头土白译本补上缺页。

经过两年的筹备,《新约潮语圣经汉字版》终于诞生,令已失传的潮语译本重新成为可供日常使用的传福音工具。

让圣经走进散居全球的潮语社群

潮语圣经经文骤眼看与白话有相当的相似,只是当中夹杂不少"潮语"字,如马太福音著名的"山上宝训"中和合本圣经中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潮语就是"有福呀,虚心个人,因为天国属在伊也。"当中的"个"广东话音"甲",意思是"那个及那些的人",而"伊"字读"因",即"他们"的意思。

为让潮语圣经成为大家能读的一个译本,观潮更找来了一些潮语浸信会友好堂会通懂潮语潮文的信徒,花了五个星期赶工读毕整本潮语圣经,并录制成MP3,使之能成为传福音的好工具。

联合圣经公会(亚太区)翻译顾问黄锡木博士认为,"潮语圣经"见证了早年到内地的传教士对不同语言群体的需要所作出的努力,亦让潮汕话为方言的信徒多了一个选择。而美浸信会国际事工部中国、印度及东亚区总监陈慎礼博士亦期望潮语圣经能提醒潮语信徒承先启后,坚守福音使命,并让圣经走进散居全球的潮语家庭和社群。

观潮将于明晚(9月18日)举行《新约潮语圣经汉字版》(与和合本对照)发布会,将此译本介绍给信徒。正值观潮立会40年周年之际,潮语圣经的出版亦成为堂庆纪念的一部份。

中国"乡下话圣经"小历史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圣经的汉译历史的研究员赵晓阳,汉语圣经的译本分为口语体译本和方言译本(Colloguial Version),方言译本又称"土白译本"。

据赵晓阳的资料,"汕头土白译本"有汉字和罗马字两种译本,其中罗马字译本更多,让宣教士在华传福音时,能按照罗马拼音读出潮汕话圣经来。翻译过程相当不容易,由1888年迪弗斯(W. Duffus)、施密士(George Smith)等人翻译出《创世纪》和《约拿书》开始,几乎逐年翻译出一、两卷,至1905年才出版了部份旧约及全套新约全书。

而汉字译本方面,最早的是在1875年出版、由帕特里克(S. B. Partridge)所译的《路得记》,后他再陆续翻译了《使徒行传,至1922年才将整本汉字本出版。

除了汕头土白外,不少宣教士传福音的缘故,翻译了不少其他方言,如上海土白、宁波土白、苏州土白、杭州土白、福州土白、厦门土白、汕头土白、兴化土白、建阳土白、广州土白、建宁土白等数十种。其赵晓阳亦指出《圣经》的汉译以及众多译本的出现,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引起不少学者的研究。事实上,汉译的圣经正见证了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历史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