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LaMDA"被揭发具备人类7至8岁小孩智慧,更指意识到自己存在、有灵魂,引发新一轮人机恐慌,美南浸信会、罗马天主教会等团体发表声明,列出伦理原则,强调人工智能非上帝创造之人类。
Google开发的机械人"LaMDA"属于对话应用语言模型,能够模仿数百万句人类的说话,而且自行组织以不同话题流畅地回应对方,软件工程师勒穆因(Blake Lemoine) 公开与机械人的对话内容,揭发有关秘密被停职。
福音派联署:人工智能非上帝创造之人类
究竟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分界线在哪,一直备受争议,美南浸信会2019年发表福音派对人工智能之声明,共12项原则,近100人联署,有来自道德与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罗素·摩尔(Russell Moore)、东南亚浸信会神学院、惠敦学院、达拉斯神学院、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北美宣教委员会等宗教领袖,以及教会牧者、作家、基督教机构总裁等。
联署声明清晰表达,福音派基督徒坚持每个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对于人工智能出现让人类实现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如果在没有智慧和谨慎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风险。
声明同时附上12项原则并以圣经为基础。第一项:"上帝的形象"创世记1章26至28节指出,任何创造和技术,都不能递夺颠复上帝委托人类统治和管理的身分。
第二项原则:"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为了减轻人类的痛苦,否认使用人工智能取代耶稣基督的救赎,并且贬低人类的尊严。
第三项原则:"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人工智能提供大数据的功能为人类处理各项决策,但人工智能不是道德代理人,人类要独自承担道德决策的责任。
其余的原则包括"性",声明谴责将人工智能用于性事,根据上帝对人类婚姻的设计,人工智能不应侵犯或取代圣经中夫妇之间性的表达。另在"医药用途",人工智能应用在医学上,但并不能凌驾人类的生命尊严等。
罗马天主教会:呼吁以道德和负责任方式使用人工智能
罗马天主教会亦发表声明,教宗方济各强人工智能始终为人类服务,梵蒂冈宗座生命学院2020年签署了一项宣言,呼吁以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科技巨头微软和IBM也签署了该声明,包括指导人工智能发展的6项伦理原则:
透明度: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为所有人所理解。
包容性:这些系统不得歧视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尊严。
问责制:对人工智能的工作,必须设问责制。
公正性:人工智能系统不得遵循或制造偏见。
可靠性:人工智能必须可靠。
安全和隐私:这些系统必须是安全并尊重用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