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界出现难于聘牧现象,有指受到移民潮影响,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王家辉牧师在一讲座指出,问题之一是教牧与长执的角色定位,并且从三个层次:教牧、同辈、长辈,分析如何培育年青人领受牧职的呼召。
王家辉指出,呼召是上帝的工作,牧师的角色是协助信徒厘清、有系统学习、聆听上帝的心意,他从三个层次分享如何培育年青人领受牧职的呼召。
牧者的鼓励
教牧协助犹疑的信徒确定呼召,呼召可以是上帝特殊的介入,透过有计划、系统的安排让人认识上帝的呼召。旧约先知也有系统的训练,列王纪上下、阿摩司书记载当时有先知的门徒、先知学校,专门培育人将来成为继承者,等同今日神学院的功能和角色,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学习过程、聆听发现上帝的心意。
同辈与长执的鼓励
委身事奉心志的信徒需同辈的支持,弟兄姊妹一同在教会成长,关系密切,互相代祷;还有榜样的感染,从主日学老师、小组组长的榜样受到激励。
王家辉表示,拥有委身的呼召亦未必适合教牧工作,因涉及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需要认识自己的盲点,寻求信任的人接受中肯的评估,对自己将来牧养的教会都带来祝福。
聘牧难?厘清长执、教牧角色
他又指出,今天教会难于聘请教牧,问题之一是"定位",执事作为老板教牧是受聘雇员,用特殊技能和表现评估一个同工,雇佣关系大过牧养关系,致使教牧同工很难长时间在同一间教会事奉。
健康的教会是长执将权柄交给教牧,一齐肩负责任建立教会,健康的教会和更多信徒回应呼召,教会难请人的状况便得到改变。
神学院安排学生 到"有嘢学的教会"实习
神学院的角色也很重要,初入学的神学生未必清楚自己的召唤,有些可能只是丰富自己的神学知识,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本行,如果能够与老师、同学切磋,渐渐就会知道自己的事奉方向。
王家辉分享,他会安排对呼召仍犹疑的同学到"有嘢学的教会"实习,过程中确定方向,让同学看到很多可能性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将过往的担忧和恐惧放下,这是宝贵的学习。
总会层面看培育新一代牧者
王家辉续指,中华基督教会并非宗派,乃联合性的教会,首要是让弟兄姊妹看到总会独特之处,值得将来成为同工,他每星期到不同堂会讲道,让弟兄姊妹了解其中的使命和需要,有年青人会后主动接触了解。
此外,总会给予年青人机会出外到教会交流,从而扩阔视野,增加对自己教会的归属感。
该次讲座由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宣教与人才培训委员会主办,题目为"新一代教牧的呼召与培育",于9月23日举行,讲员包括:赵秀娟牧师(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禧恩堂主任牧师)、 王家辉牧师(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曾浩贤牧师(信义宗神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