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简称"工委会")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出主日讲章及祷文,关注食物送递员权益,邀请教会在劳工主日宣讲;讲章以"葡萄园工人的比喻"提出合约精神是否公道的问题。
劳工主日讲章及祷文由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主席蒲锦昌牧师发出,指出疫情之下失业大军进驻送餐服务行业,当中有少数族裔人士,巴基斯坦、印度族群,自雇人士没有劳工保障,只有一份低至30万的意外保险。
据统计,2021年1至6月期间发生196宗外卖员交通意外,24宗属严重受伤,所有个案都不视为工伤,食物平台公司却享受订单增长带来的利润,运送途中的损失由工人承担,就此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成立外卖员权益关注组,跟进外卖平台给予食物送递员的收入。
文章提到,食物送递员的情况跟耶稣时代零散工人情况相近,在马太福音20章1至16节记载"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当时的犹太人要借贷纳税,不少农民被迫变卖仅有的土地还债,因此犹太社群出现大量工人,清早聚到市集等待雇主请做散工,一天能赚取的开支只有一个银币,就是一个工人家庭一天的需要,过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比喻争议的地方是,大清早进入葡萄园工作跟后来才进葡萄园,甚至只工作一小时的工人,同样得到相等的报酬 。对于历代基督徒如马丁路德,都从恩典角度解释这疑问,认为纯粹出于主的恩典,摒弃任何人的功德,并且按园主所说,大家同意每天一块银币的工资,从合约精神看似是公道。
文末总结指,圣经世界与今天世界的社会背景相似,葡萄园主人给每一个人的工资可以让他们养活家人。若要解释园主与工人的合约精神是否公道,得从深层次探究,而比喻的重点是揭露当时代经济文化的弊端。
在政治上看,这群失去土地的零散工,是因为欠债而卖地,甚至典卖自己儿女为奴, 但根据利未记25章8至13节,律法规定在禧年要归还土地、债务、取消息放贷,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透视犹太社群,盼望千禧年人得释放、债务免除、土地归还的新开始。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作为今天教会的借镜,如何像耶稣所说将"上主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6-21)实现在今天的香港。
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在劳动节附上"劳工主日祷文",祈求悯人的主关心人的苦难,见证人的哀求,在疫情中零散工人、自雇食物送递员可以养活家庭,不论外出工作和在家中蒙主保守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