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送清涼:基督教團體公園關心長者街頭派水

炎夏送清涼:基督教團體公園關心長者街頭派水
炎夏送清涼:基督教團體公園關心長者街頭派水

炎夏襲港,香港自7月以來氣温持續高於30度,有基督教團體在街頭設立站點提供瓶裝水,社區居民自發派紙巾,同時也有牧者和青少年在公園關心長者,分享物資,並送外賣。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在社交媒體分享活動。香港近日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天文台錄得市區氣温達到35.4度,新界甚至一度錄得38.9度的高温。協會在大南街設立名為「有家」的社區接觸點,工作人員將瓶裝水放在門外供社區人士免費取用。一些居民見狀也主動拿出自家的紙巾,表示要「送街坊」,自發的分享精神讓協會感到非常欣喜。

協會提醒大家在炎熱天氣要注意保重,多喝水,並強調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與人分享喜悦,以及記念在户外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位。

油踐入心亦在臉書分享消息,7月24日(星期三)儘管天氣炎熱,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協和堂、青衣全完堂的宣教師、導師和十多位青少年參與社區服侍活動。他們在油麻地區遊走,到公園仔關心長者,分享物資,並送外賣。從他們額上的退熱貼可以看出,這次經驗對這些年輕人來説既難忘又艱難。

團體指出,宣教師精心設計的暑期活動,雖然學生們無法完全體會長者的生活,但這樣的活動讓他們能夠透過五感接觸世界,觀察貧窮人的生活實況,並更多地瞭解別人的需要,「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實在用心良苦。

這些服侍活動不僅是對社區的貢獻,也是對參與者生命的一種歷練,讓他們反思自己與神、與自己、與社區的關係,歡迎更多人來認識他們的服侍,並期待大家的支持和參與。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