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理克丧子之殇反思华人教会三大挑战
北美归正学院院长、西雅图大学副教授陈佐人牧师日前接受本报专访。他以上帝学为出发点,分别从精神病学、亲子关系与基督徒家庭的文化教育三个角度反思华理克丧子之殇给华人教会的提醒。
唤醒华人教会对精神病学的正确认识
陈佐人牧师表示,华理克幼子自杀的悲剧有必要引起华人教会对精神病的关注。在他看来,华人教会过去对医学尤其精神病学的认识太有限,从上帝学角度对精神病学的探讨太少,令人遗憾。
陈牧师曾在芝加哥大学医院精神病科担任过3个月的实习院牧,又对精神病学有一定的研究。他认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是真正的科学,值得华人教会去学习及深入了解。
他指出华人教会对精神病学的认识非左即右,"不是把精神病统统归类于鬼附身,就是崇尚科学至上。"
所以,陈牧师建议在华人教界尽早建立一套整全的基督徒医学观,帮助基督徒从上帝学与医学认识精神病。
基督徒父母不该为子女的失足负全责
华理克牧师幼子马太自杀事件让人痛心落泪的同时,也引来一些非议。有人指华理克要为马太的死负责,因为他们把马太看作是华理克繁忙事奉的牺牲品。
但陈佐人牧师认为不该把马太的死完全归罪于华理克,而且人们要用同情心对待处于丧子之痛的华理克。
在陈牧师看来,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道德、信仰,基督徒父母仅对子女承担部分责任,而非全责;此外,基督徒父母与教会还有必要挑战青少年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感。
他说,华人父母面对子女的失足非常内疚,总把一切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似乎轻视了子女要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这是该值得华人反省的。
对于基督徒家长,陈牧师建议他们在尽到父母义务的同时,也要把子女完全交在上帝的手里,并不住的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恒切祷告。他相信,倘若子女在反叛期离开信仰,上帝必施以管教,把他们领回上帝的家中。
陈牧师还鼓励育有精神病儿女的基督徒家长敢于向教会求助,得到大家的祷告支持;他也呼吁教会弟兄姊妹多多关心和帮助受精神病困扰的主内肢体。
陈牧师在牧会期间也遇到几个有患精神病子女的基督徒家庭,对他们的痛苦和挣扎感同身受,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
他表示,并非所有患精神病的基督徒都被治愈的;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辅导或是祷告都有可能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
"对一些人来讲,精神病犹如他们身上的『刺』;但上帝允许苦难发生,自有祂的美意。在上帝眼中,苦难不是化妆的祝福吗?祂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他说。
基督信仰与文化教育孰轻孰重?
陈佐人牧师希望藉著马太自杀事件与华人基督徒父母探讨子女文化教育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他看来,美国很多名校弥漫的反基督教思潮给基督徒青年带来的破坏力不亚于精神病与自杀问题。
陈牧师指出,很多华人基督徒父母过度热衷子女的文化教育,一心只让孩子读名校,却未意识到有些名校既教书又害人,把反基督教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因此子女很容易受这种世俗环境的影响而失去信仰。
陈牧师曾在自己牧养的华人教会公开表达他对一些名校持保留态度,尤其是西雅图最负盛名的湖边(Lake Side)私立中学。
很多家长为把子女送到湖边中学就读都争破了头,但他们却不晓得这所贵族学校是高举同性恋人权与同性婚姻价值观的。
他指出,湖边中学的校董会有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亚马逊创办人兼总裁杰夫贝左斯等,他们都是大力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
在他看来,基督徒父母不该把子女送到湖边中学读书;"不敢想像在那种高举同性婚姻的学校接受教育的基督徒子女将来会出什么样的问题。"
陈牧师澄清他并非要插手华人父母对子女的升学问题;但他强烈建议基督徒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信仰背景;忽视信仰的因素、只是一味把子女送到名校读书的父母是愚拙的。
他还直言,在北美传统道德文化崩溃、保守政治力量破产的今天,华人父母要认真考虑把子女送到有基督教氛围的中学或大学读书,这样可以更好保守他们的信仰,免得被世俗同化。
最后,陈牧师提醒广大华人信徒关注子女的信仰成长,"勿把服事当作忽视家庭的借口,也绝对不要把子女变成繁忙工作的牺牲品。"
他还说,无论北美还是中国,整个社会都遭遇严重的信仰危机;在这样的严峻挑战下,华人基督徒父母都为子女付上更多的祷告。
相关新闻
陈佐人牧师:自杀的华理克幼子应在天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