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玲三藩市灣區分享女性的角色與挑戰 (上)

隨著時代進步,女性教育水平提高,無論在職場上或社會上她們也能夠與男性「平分天下」。然而,自神創造以來,女人為人妻子及母親的天職卻從不改變。

台灣《基督教論壇報》前社長林意玲姊妹昨晚在聖荷西中華歸主教會以「女性在家庭、職場與教會的角色平衡」為題作分享,談論現代女性的角色及所面對的挑戰,究竟如何能夠在神面前做個好妻子、好母親、並好女兒。

林姊妹開場白中指出,要明白女性的角色就先要從上帝為何要創造女性作為出發點。已經成為三位大孩子的母親的林姊妹見證,通過養育孩子的過程體會到上帝給女人很大的使命。上帝賜給女性生育下一代的生理結構,讓女性能夠親自參與生命的創造,這代表了上帝對女性的愛,在他的眼中,女性比其他受造物必然更加寶貴。

理想夫妻關係的五個特點
分享中大部分時間談及夫婦關係與屬靈家庭的建立。有關夫婦關係,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今日女性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就是次序的問題。聖經上清楚説明「丈夫是妻子的頭」,可是由於現代女性的學歷水平、收入、社會地位超越男性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不少妻子在家庭中開始「當家做主」,踐踏丈夫的權威。

林姊妹提醒會眾必須悔改,聖經上的教導就是真理,並不會因為客觀的實際情況而改變。無論如何,「丈夫不能放棄自己做頭的角色,妻子也應該留給丈夫權威,男人的領導能力就自然會被發揮出來」。

第二點,夫妻的關係也是愛與順服的關係,「順服帶來愛,愛帶來順服」。聖經上説妻子要順服丈夫,林姊妹甚至認為妻子順服丈夫的絕對性達至非基督徒的丈夫。比方説非基督徒的丈夫不讓妻子去教會參加禮拜,妻子也可以在家中做禮拜。這樣在非基督徒丈夫面前就有一個好見證,讓他明白到基督徒原來是謙卑順服的人, 他自然也會被慢慢改變。

應用彼得前書三章7節的經文,林姊妹又勸勉丈夫要多體諒太太的需要,因為聖經上説太太比丈夫軟弱。在太太遇上生理變化而情緒波動的時候,難免無理取鬧,這時丈夫應該要寬容她。

第三點,理想的夫妻的關係應該是同心同工的關係,就如使徒行傳的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他們打開自己的家庭,讓使徒保羅能夠在那裏傳講福音,同心合意為真理守望,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榜樣。

最後,林姊妹還提到夫婦關係中不能缺少的互相歸屬、忠誠專一的態度。面對今日社會上錯誤價值觀的挑戰,男女之間的感情漸漸變得隨便,可是在神所喜悦的婚姻裏,互相歸屬、忠誠專一的標準仍不改變。

夫妻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
接著,林姊妹把話題轉到夫妻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第一,林姊妹指出最普遍的原因是夫婦之間對彼此的要求太高。不少男女在婚前就約法三章,要求配偶達成怎麼樣的標準,可是在結婚之後,發現配偶並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就開始互相埋怨,結果傷害了感情。林姊妹認為「降低要求」是現代丈夫和妻子們要努力學習的課。他們必須明白人就是人,無論怎樣也不能夠像神一樣完美,因此沒有必要要求對方達到過分的標準。

第二,夫妻之間的問題也可能來自比較。人往往喜歡把自己身邊的人與別人比較,例如太太總愛説自己的丈夫不如另一位太太的丈夫好,結果傷害了丈夫的心。林姊妹奉勸夫婦們要多多學習珍惜對方、欣賞對方,因為對方始終是最瞭解你的人。

最後的一個導致夫婦矛盾的原因就是失去了起初的愛心。林姊妹説,人的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常常來到神的面前去更新自己對配偶、對家庭的愛,我們才能夠依靠神、帶著更大的愛的力量繼續走。

兩性溝通的秘訣
針對兩性之間的溝通,林姊妹也分享了一些秘訣。她認為始終男女有別,比如男人比較愛面子、表達含蓄、不喜歡討價還價、不會體貼別人、粗心大意;女人則比較愛説話、嘮叨、心思細密、勤奮、反應快等,所以兩性之間溝通存在障礙是必然的。可是,解開溝通之道必須要先了解人性的本質,不論男女都不肯認錯、自私、人為主義等,所以雙方必須要體諒包容。另外,林姊妹強調所謂「禍從口出」,與其説埋怨批評的話來傷害感情,人應該學習多説讚美感恩的話,就自然可以減少衝突。

建立討神喜悦的屬靈的家庭
要真正建立一個神所喜悦的和諧的家庭,家庭祭壇的重建是唯一的路。家庭不只是一個以血肉的關係來維繫的組織,而是一個屬靈的體系,所以必須以基督作為家庭的主。林姊妹建議家庭應該要有一起禱告及分享神的話語和恩典的時間。父親要做為牧師一樣講道,妻子和孩子都要努力扶持,建立起這樣的屬靈順序,家庭才會得到保守,在神裏面蒙福。

未完待續

  • 剛果東部恐怖勢力蔓延 70名基督徒慘遭屠殺

    剛果東部恐怖勢力蔓延 70名基督徒慘遭屠殺

    本週,剛果東部盧貝羅地區(Lubero Territory)傳出慘案。當地消息人士透露,恐怖分子襲擊了一座基督教村莊,屠殺了70名基督徒。雖然目前尚無組織公開宣稱對此負責,但多方消息指出,伊斯蘭極端組織「民主同盟軍」(ADF)極有可能是幕後黑手。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