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画家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创作名画《世界之光》,暗示从无神论归回基督,并且在许多画作如《雇工牧羊人》,向教会与信徒发警号,警世之言历久不衰。
《世界之光》开启无神论画家心灵
《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为英国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艺术家威廉·霍尔曼·亨特 ( 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著名托寓画,描绘耶稣准备敲一扇长满荆棘蒺藜的门,借图像说出启示录3章20节的寓意:"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画中的门并且没有把手,只能从里面打开,代表"固执封闭的心灵"。
亨特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长大,能够绘出这幅画,代表了自己对上帝的忏悔,从固执封闭的心灵出来,让耶稣进入心内。他曾表示:"这幅画只是用我认为最好的东西来画,虽然我不配,但要成为神圣的命令,而不仅是一个好的主题。"后世的人认为这幅画是对当时基督教最重要、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描绘。
画作向教会与信徒发警号
专栏作家约翰(J John)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 Today)撰文,讲述这位画家透过画作遇见基督。
亨特于1827年出生於伦敦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在鼓励阅读圣经的氛围中长大,12岁开始当文员但很快就进入了艺术学校。
1848 年,他与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创立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寻求回归中世纪画家的活力、色彩和细节,获得了当时画家最高的声誉。
亨特很快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鲜艳的色彩、绚丽的灯光和非凡的细节进行绘画,随著他的艺术生涯上升,亨特开始从无神论回归基督教信仰。他的画越来越多带有开放或微妙的信息。在 1851年画《世界之光》时,亨特觉得在某种程度上遇见了基督。
他的许多画作都与归信耶稣有关,而且经常向世人发出警告。在《雇工牧羊人》(The Hireling Shepherd,1851)一个牧羊人忽视了他的羊群,而偏爱一个有吸引力的乡村女孩,背后有饿死了的羊。
这喻表耶稣在约翰福音10章11至15指到,雇工不爱羊,祂却是好牧人:"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警告任何担任教会牧职的人,不要分心,要照顾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