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专家表示,中国进入心理疾病高发期,目前心理疾病患者约有1.7亿人,其中焦虑症、忧郁症最为常见。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导,在1.7亿人中大部分属于轻度的心理疾病患者,只要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就可以得到缓解。不过其中需要治疗的患者达1,600万人,而只有大约三分之二有治愈的机会,余下三分之一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失去工作、生活的能力。
这些数字是由日前在武汉举行的"中国人心理健康发展论坛"公布的。该论坛提出,目前中国社会里精神疾病患病率 、青少年行为问题 、酒与药物滥用 、自杀发生率等都明显上升,老年精神障碍逐年增多,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也呈上升趋势。
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朱志先分析说,随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增大,因此也令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专家们呼吁加强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教会,使社会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正视此一问题。
对于社会上心理疾病激增,特别是忧郁症等现象,教会也有积极回应,并且开始更多探讨教牧辅导与咨询的方式对于心理疾病特别是忧郁症的辅助作用。
台湾卫理神学研究院院长戴俊男博士是台湾教牧关顾协会会长、台湾教牧辅导学会理事长,也是美国注册心理治疗师、婚姻与家族治疗师和认证督导。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分享,辅导和心理治疗不只是当前世界的趋势,灵性的向导与辅导,以及心理治疗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灵性的向导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大部份有宗教信仰的病者可以从信仰得到安慰,影响到其接受治疗期间的行为和态度。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倾向存著盼望,不致于提早放弃,而且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证明宗教对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戴博士特别提到一点,即宗教与医疗本为一体。长久以来,在人类的历史里宗教和医疗都走在一起,强调人们的灵性需要并不是新鲜事,直到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之后,宗教与医学才完全地分道扬镳。因此,教牧辅导将是当今医疗团队中治疗忧郁症不可或缺的伙伴,因为教牧辅导员不只对圣经和神学有深厚的素养,而且也对人性和心理咨商有更深入的了解,它符合了今日教会和社会的需求。
-
浸大第十届LOGOS论坛 中港台美学者对谈信仰、文化、科学及社会议题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5月3日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的学者和专业人士对信仰与中国文化、职场、科学、心理健康等四大主题深入研讨交流。
-
《重审基督》作者史特博新书拆解濒死个案 引证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书,以全新视角剖析濒死经历、神秘梦境等现象,作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怀疑论者接触基督教信仰的一个窗口。
-
刘彤牧师证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玛利亚情结"与"马大困境"
刘彤牧师在证道中剖析教会中常见的两大信仰困境——"玛利亚情结"(过度追求属灵表象,轻忽实际行动)与"马大困境"(忙于事工却失去喜乐)。他强调,信徒应明白神的呼召、发掘圣灵恩赐,并在"热情与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