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场的优美诗歌声中,唐牧师点出宗教的普世性,根据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发现,没有一个民族是没有宗教的,换言之宗教是人性里面最基要的几个特点,是人内心深处对死后价值的寻思、对某种神秘东西的回应,"这在动物身上是没有的,好像你不会看到狗吃饭前作谢饭祷告、猴子会作敬拜。"
接著唐牧师阐述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说"我发现"、"我明白"、"我知道",好像"我"是主体,"真理"是客体。"但其实从不知道到知道,是我改变了,真理一点不变。"真理的本身是永恒的、亘古不变,相反人却是偶存、暂时的,所以与其说人发现真理,不如说真理让人发现,也就是所谓的"启示"。
唐牧师进一步说明生命的源头、永恒的真理–上帝,同样也是通过启示让人认识祂。那包含自然启示,"从来没有一个工程师能做出比自然更精巧的东西,宇宙万物的设计就显明上帝的智慧。"上帝造万有,同时把祂的智慧放在里面,对唐牧师而言,"科学"是人用上帝赋予的能力,去观察、发现上帝在万有当中隐藏的智慧的知识,"很多发现的科学家都有人的骄傲"但唐牧师比喻,"你不过是把遮远s娘的面纱揭开,显出其样貌罢了。"把诳普}的戊狾s不存在呢?唐牧师说那也不值夸口,"你只是按上帝赋予的能力来作。"
除此之外还有特殊的启示,就是圣经还有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在更深入谈耶稣是谁之前,唐牧师提到著名哲学家康德晚年写给朋友的书信中表示,"我这一生只要知道四件事就好︰我是谁?我该知什么?我应怎么行?我有什么盼望?"最近四川大地震死了上万人,不禁令唐牧师想起这些人曾经都活在这世上,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死去,"有多少人到死了,才发现要做的没有做,这一生竟做些没有意义的事。为什么人会自杀、结束自己生命呢?便是因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上述四个问题不仅是康德的疑问,也是世代以来千千万万人共有的问题,但在历史上有一个人叫作耶稣,他从来没有问过这些问题。释迦牟尼为什么抛妻弃子去寻找真理呢?因为他有需要;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在耶稣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就是答案。看福音书记载耶稣从来没有茫茫然问过我是谁、我要作什么,为什么人找真理?因为人里面没有。耶稣不是说︰我寻找真理、我高举真理,而是说我就是真理,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有过的。"
基督在历史的显现结束人寻找宗教的必需,这位生而在马槽、钉死在十架,完全失去作人基本尊严的33岁青年,是所有宗教家中最短命的,但以他33年的生命,却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带来道德的翻转,"耶稣是谁?"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认识的问题。结束第一天讲道,唐牧师特别提道此次筹备团队的用心,租借了这样好的场地,耗费众多的人力、物资,为的无非是多得灵魂,"你是人,需要知道人的价值,不要麻痹、醉生梦死地活。"在他的呼召下,第一晚已有多人决志,愿意接受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