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3千拾荒者每月$1500「垃圾徵費蝕本不做!」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4月27日發佈「2023全港拾荒者研究調查」,全港3千多名拾荒者每天回收150噸廢物,每月平均收入約1500元財物卻被充公,有拾荒者指垃圾徵費蝕本不做;關注組呼籲政府將拾荒者正名化。

3400拾荒者:每天回收150噸廢物

是次研究旨在深入瞭解拾荒者生活狀況及對社福服務的需求,以檢視現行社會福利是否足夠支援這一羣體。

關注組去年11月18至24日訪問全港各區拾荒者,接觸914位受訪者,有效問卷701份,超過七成受訪者年齡介乎60至79歲,女性拾荒者佔81.4%。

報告顯示,全港拾荒者人數介乎2,791至3,456人,每天回收廢物量約150噸(100多架貨車載量),對比2018年調查,工作年期中位數由4年增至7年,從事拾荒工作三年或以上人數比例由62.8%升至70.5%;每週工作中位數由5天增至7天,平均每日買賣增至2.64次,工作時數增至5.27小時,估計越多人士投身拾荒工作,拾荒亦視為一種長期勞動工種的選擇。

每月賺$1,500:財物被充公

收入方面,受訪者每月平均收入$1,566,整體收入平均數$7,533元,其中6.4%拾荒者領取綜援,27.9%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9.8%領取生果金。

拾荒者遭遇不禮貌對待,近半(48.5%))回收物或個人財物在過去三個月內被偷,對比2018年升逾一成;17.8%遭食環署驅趕、10.9%遭充公財物,反映欠缺回收友善空間,無法安心回收。

500元贖不回手推車:垃圾徵費蝕本不做

在會上多名拾荒者申訴,70歲的秋姐退休後做過燒臘舖,2002年開始拾荒,在北區華明邨每天10多小時工作,被人歧視罵她「臭」,被陌生人搶走紙皮和罵她:「妳傻㗎,畀我啦!」

最近一次去廁所幾分鐘後,載滿紙皮的手推車被房署職員拉走,要付費500元才能取回,向區議員求助要她報警先可以處理,直至現時仍未處理事件。秋姐説時眼泛淚光:「我執幾耐先有500元呀?」除此以外被食環署和其他執法人員騷擾。

她提到如果垃圾徵費,「就會睇情況,係咪繼續做,買垃圾膠袋後蝕本就不做,出錢買邊有咁傻!」

真人圖書館現身説法:學生改變印象「不是垃圾婆」

60多歲玲姐,獨居、患有糖尿病,透露糖尿上眼要長期打針,每支$7,000,還要買手推車、手套、工具,希望政府比多些資源 。

工作的時候也遇到不友善對待,到綠在區區回收發泡膠,指佔地方不肯收、食環署充公紙皮等。玲姐指2005年入行$0.3一斤紙皮,現在都只是$0.7一斤,要到中秋節才能夠賣到50元左右,賣紙皮還要被人呃秤,直言「有選擇梗係轉行啦!」

另一方面,玲姐參加社福機構的長者小組,從而認識社會福利、退休計劃,也有物理治療師幫助,早前頸側病都治癒了。社工還帶她到學校,初時被學生覺得污糟,她參加真人圖書館現身説法之後,學生改變對她的印象「不是垃圾婆」,玲姐認為這樣做很有教育意義。

呼籲政府將拾荒者正名化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建議社區攜手支持拾荒者,提供更多回收工作空間及社會互動活動。

例如政府部門和地區組織合作,在拾荒工作頻繁的地方設立回收空間,或者規劃停泊手推車的區域,並提供監控設施。建議活化空置政府用地,設置手推車停泊區,以方便拾荒者使用。

政府可參考社福機構實踐經驗,連結地區商户,容許拾荒者在限定時間內擺放手推車或整理回收物,或者讓他們隔夜存放在店內。同時,建議重新檢視城市規劃,將拾荒者的需求納入未來新發展區的規劃。

另外,建立地區有價回收的資料庫,登記拾荒者工作位置,並提供給市民查閲,促進拾荒者、市民和回收商之間的互動。機構團體也可設立拾荒者二手手推車收集庫,提供替換服務並加裝定位防盜器。

舉辦關懷活動和真人圖書館活動,讓市民能夠與拾荒者互動,並讓拾荒者分享他們在社區中的角色。透過這些措施,希望能夠營造更友善的環境,支持和尊重拾荒者在社區中的貢獻。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成員:新福事工協會- 拾平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靈合長者健康中心、聖雅各福羣會- 露宿者綜合服務、慈悲香港、同路舍、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