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会之九] 蔡丽贞:惊爆七日—基督受难前的权力交峰

蔡丽贞博士的早堂研经会来到最后一讲,她以题目"惊爆七日—基督受难前的权力交峰"作最后一讲的题名,而经文出自于《约翰福音》12章23至26节。 电影《惊爆十三天》 以1960年代电影《惊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帮助了解基督受难前的权力交峰。故事讲述历史有名的古巴飞弹危机,是苏俄冷战最有火药味的事件,卡斯楚革命推翻政权,1969年苏联总理克鲁雪夫争取将古巴成为拉丁美洲地盘,1960年运输战略性核弹到古巴。中情局70年探测到古巴港口有异常活动,大量苏联轮船进到港口。美国的U2型飞机拍摄证实苏联在古巴兴建核弹,弹头对准美国,古巴由10月16日起至10月28日美苏联合签署协议达成解除危机,称为"惊爆十三天"。这真实的历史故事被拍摄成热门电影。 当时美国总甘迺迪下令封锁古巴,对驶往古巴的船舰进行隔离检查,下令十万部队离开佛罗里达州开往古巴,一百八十只船舰及四万海军陆战队开往古巴,同时有五十部U2型的轰炸机巡逻,大战一触即发。在危机时期甘迺迪与克鲁雪夫通讯,表达想解除核武危机的立场,两国大使和特务互相传达讯息,都想化危为机。美国一方面调查真相,亦透过国际管道如联合国和安理会,或私下外交谈判处理,另一方面著手部署海陆空三军。 美国空军U2型飞机到古巴作近距离拍摄,要准确的话必须低飞,否则有危机会被射中。当时仍没有低飞而不被击落的技术,男主角美国总统助理直接指示不准被射中,否则对方知道并反击的话将会令局势失控。当时美国军方主战派鹰派不甘眼睁睁看到美国被欺负而不还击,而鸽派则主和。当时包括美国的国房部长和总统都主和,因此下令三军总司令不能主动挑衅,避免兵戎相见。但不幸地飞机果被射中,总统助理却又吩咐要按兵不动,免得军方计划报仇,而此次危机处理是以和平解决为目标。克鲁雪夫的儿子塞尔基投奔美国,他表示父亲只想吓吓美国,没想真的要射出核弹。当卡斯楚一再要求苏联向美国发射核弹时,驻古巴苏联的军队击落了美国的飞机,克鲁雪夫意识到情势可能失控,为免走火要拆去飞弹。 当时双方领袖都挣扎,并用尽全力克制己方的军事行动,直到安然渡过十三天的危机时刻。比较甘迺迪及克鲁雪夫在形势紧张时仍克己、沉著应变,四十年后美总统布殊处理伊拉克问题时粗糙不当。今年五月海部队击毙拉登,被国际评为没按照规矩来作,会引起很多麻烦。 耶稣面对降世最终目标 回到福音书,耶稣出生到死亡都不断面对世上的君王角力。首先大希律王听到国士报讯,心里不安,要屠杀两岁以下男婴;儿子希律久闻耶稣的名字,要他行一件神迹,但耶稣不为所动,是耶稣面对的第二次权力角力。在受难前耶稣更面对彼拉多的角力。他是神的儿子,最有权力的天上君王,要极力克制,彻底放弃自己的意思和身份地位,克服惧怕,一心一意将自己送上十字架的刑具——耶稣必须以死亡落幕。 耶稣开始进入受难周试炼,正式面对人生最难的阶段,亦朝向人生最后使命:为世人死,以生命吞灭死亡。他舍去生命为让人得著生命,他著抱破斧沉舟必死决心毅然走向十字架现场。虽然他的目的明确、意志坚定,但他内心不是没有忧虑和煎熬,他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甚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既求父救他脱离,又说自己原是为这时来到世界,这是一种吊诡。 "得荣耀"在《约翰福音》里密集出现。这特别的句子指向耶稣的死,为要彰显神的旨意。一般"荣耀"指衣锦还乡、名成利就,但却指耶稣死亡。《约翰福音》十二章开始交待耶稣人生旅程时间表,此后六天耶稣越加频密地预告自己的结局,加上受难日的一天,耶稣渡过人生终点前的"惊爆七日"。蔡博士带大家跟著耶稣受难脚步看《圣经》。 基督的惊爆七日 《约翰福音》十二章在伯大尼与马大与马利亚同席时,向来谦虚的主竟自然大方地接受马利亚的奢侈行动,让她用珍贵的真哪达香膏倒在自己的脚上,借夸张的场面预告他的死,同时提醒门徒珍惜为时不多的与耶稣肉身的同在。 受难的前五日,耶稣难得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接受众人的呼欢。耶稣不是用武器和军队征服世界,乃用和平的福音征服人心。他使拉撒路复活得到人的敬重,但吊诡的他使别人复活,自己却去赴死亡的约会。 受难的前三日,几个外邦的希腊人求见耶稣,但接下来的经文说犹太人却拒绝耶稣。通往荣耀之路不好走,耶稣经过转折过程才走上去。耶稣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有学者将耶稣的呐喊改为问号,变成:"我该求你使我脱离这时候吗﹖"但至终耶稣还是把主权交给父神,耶稣没忘记降世的目的和使命 受难节前一晚记载耶稣为门徒洗脚。主对门徒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著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这话扣紧著耶稣受难:"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学生不能高于老师,老师受苦学生也要受苦。十字架是受苦的路,对耶稣是这样,门徒是这样,对我们也是这样。为了加强门徒的免疫和抗压力,《约翰福音》十三章上耶稣谆谆训诲、为门徒祷告。 周五受难节当日,《约翰福音》十八、十九两章描述耶稣与彼拉多交峰尤其精采,四福音书中以《约翰福音》著墨最出众,生动地营造了两者在危机时的天人交战,包括二人代表的权柄,内心挣扎以及两人最后的抉择。彼拉多代表地上权柄,他掌有生杀大权。犹太大祭司没杀人的权力,只能以政治理由诉诸地上的政治,诬告耶稣自称为犹太的王,反叛凯撒,要带领犹太人进行革命。 耶稣与彼拉多的对决 当彼拉多问耶稣时,耶稣却诉诸属灵的国度:"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这段话提到"臣仆"和"争战"等政治字眼,因此彼拉多再问耶稣:"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彼拉多接下问了历世历代哲学家的提问:"真理是甚么呢?"彼拉多的态度可能是松松膊头,不以为然,或对耶稣的回应显得束手无策,无法签下判决书。 大祭司将难题推给彼拉多,耶稣却将彼拉多带到难题的死角。耶稣经历客西马尼园的挣扎,而现在将挣扎留给彼拉多;耶稣的目标是赴死,彼拉多的目标在于镇压犹太人的行动;耶稣挣扎能否不喝苦杯,彼拉多挣扎能否不杀无辜的人。彼拉多知道耶稣无辜,他的夫人亦叮咛他不要管耶稣的事,但他不能听太太的话,无奈中牺牲了耶稣;相反希律听从太太的话杀了义人约翰,这是福音书的有趣对照,在男人的权力斗争中女人的影响力也若隐若现。 希律是穿梭在耶稣跟佊拉中的丑角,但希律个性犹疑不定,克制力和自主力低,这种人注定不能当主角。原本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亦喜欢听约翰讲道,但约翰指出他娶弟弟的妻子希罗底不对,令希罗底心里怀恨,起了杀约翰的心。一日她的女儿在希律生日上跳舞,令希律龙心大悦,可能多喝几杯下一时大意说出收不回来的话。他说:妳要什么我都给你,她立即回去问妈妈,妈妈说:"要约翰的头",最后约翰被处决。因此现在希律听到耶稣名声,他以为约翰复活。彼拉多想送走耶稣此烫手山竽,因为耶稣户籍所在归希律管辖,又正好希律当时在耶路撒冷。希律看见耶稣很欢喜,想他行神迹,耶稣却一言不答,希律立刻转为藐视,对耶稣加以戏弄。对常行神迹的耶稣来说,隐藏自己的神圣需要极度克制和坚忍。 两个国度的较量 彼拉多三次表白自己查不出耶稣的罪。十八章38节:「我查不出他有甚么罪来」,十九章4节:「我查不出他有甚么罪来。」十九章6节:「我查不出他有甚么罪来。」加上听到耶稣的自我宣告:「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又听到犹太人说「耶稣自以为自己是神的儿子」,彼拉多越发害怕。他是良心不安、怕杀错人呢﹖还是怕耶稣真是上帝的儿子呢﹖所以彼拉多再次面对自己的良心。他再进衙门问耶稣:「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著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 这是耶稣与彼拉多权力交峰最后一次对垒。耶稣的自我克制成,成地达成神人和好的目标。他定意将自己交给地上的权柄。耶稣照父神的旨意安然渡过,彼拉多却因群众压力,向歪曲的控告让步,向群众的声音低头。两个权势较量后谁得胜呢﹖大卫与约押较量最后谁得胜呢﹖ 这里似是地上权柄胜了天上权柄,群众的叫嚣声压过了罗马的法律。韩国的异端统一教的教主文鲜明说"耶稣是一败涂地",德国的史怀哲说耶稣在十字架上是彻底的失败;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finished),新派神学却说"完了"。但我们都知道十字架上的死亡是得胜,耶稣代表上帝手中的一个危险棋子,他的挣扎是为全人类救恩的大能。 甘迺迪统在惊爆的十三日里曾梦到自己不是总统,不用面对大责任,但只是几秒的轻松,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刻划出他的极度的恐惧,之后却刻划出比比彼拉多及希律更能掌控全局,因为耶稣将重担交给父神,因而能安然渡过,他说出:"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稣没差十二营天使来搭救。"不想使用特权的人才最有权柄",这是蔡牧师讲道的主题 十字架上的死与生、失与得 《约翰福音》谈论十字架是用死死、生生,失丧、得著的吊诡方式讲。"得著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著生命。"有生命前先要死,死亡是生命的意义和目标,跟一般世人讲的刚好相反。 《约翰福音》六章中记载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从而引起生命之粮的讲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肉喝血都指向耶稣受死,指出生命的获得在于他的死亡。《约翰福音》十四, 十七章临终的讲论是耶稣在死亡阴影下,世人讲生命的终点是死亡,耶稣却在死亡的阴影中谈及生命。对基督徒来说死亡是生命的开始,丧失的同时是得著。 蔡博士又讲到几年前一出风靡台湾的韩剧《玻璃鞋》。故事讲一对姊妹花生在富有家,但妹妹走失被贫穷家庭养大,两姊妹在不同环境成长。妹妹历尽沧桑,屡遭挫折,其中一句对白:"在失去的一刻或许获得生存意义,对一向在困境中生活的人来说因为没有可失去的,反活得潇洒。"与中国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同出一辙。不同处境的人的祷告不同:富有国家的人会求神挪去试炼,但受逼迫的百姓却会求主赐给他们力量承担此试炼。这是吊诡的现象。苦难中更增加人们与上帝的联合,艰难的时刻有助滋养信心。阳光下的人或许有信心,但阴影中的人必须有信心,否则就什么都没有。 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耶稣十字架的道理为我们这些后人树立鲜明的人生道理和哲学——生命之前必有死亡:"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指的不止肉体生命,更指属灵生命。 蔡博士十前年在海外教书,同工读了她的书后认为她的思想太颠覆,要求她不要教太争议性的内容。蔡博士教书多年,从未被人指导要如何教书,心里很不舒服。那负责同工将她介绍给学生时说:"她的风格像麻辣火锅。"几天以来蔡博士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学生的反应强差人意,觉得这辣椒也适合他们的口味。最后一天的见证分享会上蔡博士毫不客气,第一个上台表达最初来到时心中的不悦,那负责同工立刻道歉,二人言归和好。但后来蔡博士发现学校没有将她预备的教科书没有发给学生,于是质问联络的同工,同工说或许校方的考虑较有保留性,怕白纸黑字的书落在程度不够的学生身上会令学生受试探,因而将书本扣起。蔡博士当时心中不满,觉得被耍了一次,又觉得自己像电影中的飞行员开始被警告不能被击中,被击中又不准告上级;校方事先交待不要讲争议性的问题,她任务完成还要保持沉默。蔡博士的丈夫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她听了说:"好吧!我背这十字架吧。"但丈夫仍不放过她,还要再加上一句:"那负责同工也在背十字架。你拍拍屁股就走了,但同工还要面对复杂的事。"蔡博士明白到团队事奉领袖要克制以达到任务。不打不相识,后来她跟那院校的负责同工在主里成为好朋友,这次来香港对方更请她吃大不想使用权柄的人往往得著柄权 人生里很多因失而得,以退为进的事情,都给我们深刻的人生经历。一次蔡博士与教书团契到一个地方玩,第二日准备好带大伙儿到华神参加主日崇拜。当中一位有恩赐但反叛性很强的姊妹说不愿跟大伙儿走,蔡博士心不大高兴,因为知道那姊妹不过是要反抗她的安排,但她以为小事就由得那姊妹,但没想到到最后一刻那姊妹反过来最后决定跟大伙走,并说因为蔡博士给了她自由,所以不须坚持己见。蔡博士明白到当尊重她的自由,她反过来尊重蔡博士的领导。 又几年前蔡博士介绍一位姊妹到自已团契。那姊妹没固定教生活,性格麻烦,但爱带查经,每次都认真预备。她的团契成员都是大专教授,批判性很强,个个高言大志,牙尖咀利。而那姊妹但因个性耿直,因此蔡博士觉得这姊妹颇适合此团契。几个月下来由于那姊妹心直口快得罪不少团契中人,令不少团契成员鸡飞狗走。蔡博士在协调中同情那姊妹,认为团契气氛不够友善。她为此事更多次与丈夫吵架。一次蔡博士的丈夫说,「因为你袒护姊妹,让所有人变成浪子的哥哥!」,但蔡博士没被压下去,反火上加油,亦几次也想出走离开团契,但因为身为辅导不能随便离开。就在双方坚持不下时,蔡博士开始放下,不再坚持己见,学习不动声色等候上帝,没想到事情最后竟出现转弯余地。 「不想使用权柄的人往往得著柄权,不坚持个人的主意,将主权交回上帝时,作团体中的领袖将会更容易。「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作领袖的常要经历老我更深的死亡,为的是服侍他人。 蔡博士很喜欢内地基督徒作家晓子的一篇文章《悬念》:「上帝有时让我们持守悬念,是为了让我们得到更深层的满足。但如果我们不信靠上帝,看不透死,我们就会急切地希望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抓住什么——速达的人生观,其实就是不认识上帝。上帝给每个人一个今生无法化解的悬念,那就是永生的悬念。凡信靠耶稣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个悬念,我们看不到,摸不著,也很难证明。但凡相信这个悬念的人,都必须放弃『及时行乐』,『自我拼博』,『得过且过』或『随波逐流』,必须学习忍耐,牺牲与顺服,为的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属天的奖赏。」 她也喜欢电影《卧虎藏龙》的主角的一句话:当你紧握拳,空无一物,但把指头张开,天地就都是你的了。「当我们学习放手时,上帝会让我们得到意外带领:『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当我们不再紧握或坚持一些事时,主会让我们失而复得。」 蔡博士九堂的研经会最后到此结束,她走下讲台前,全体参加者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关新闻: [研经会之一] 蔡丽贞:要学会放手 教养下一代交托神 [研经会之二] 蔡丽贞:"约柜流浪记"vs"耶稣受难记" [研经会之三] 蔡丽贞博士:约柜再显神威! [研经会之四] 蔡丽贞博士:英雄何竟仆倒! [研经会之五] 蔡丽贞博士:成为灵里健康的"恩典之子" [研经会之六] 蔡丽贞博士:爱情果如死之坚强﹖ [研经会之七] 蔡丽贞博士:最令大卫心悦诚服的女人—亚比该 [研经会之八] 蔡丽贞:以父之名—宗教与政治界线

  • 带著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

  • 中国家庭教会接收奉献遭"诈骗罪"指控 引发国内外联合声援

    近年来,中国多地家庭教会因接收信徒奉献被当局以"诈骗罪"名义进行刑事指控。临汾圣约家园教会成为最新的目标。2024年年底,教会成员、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领袖联合发布声明,表示反对以"诈骗罪"名义迫害教会,呼吁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释放被捕人员。

  • 韩基总呼吁WEA2025主办教会停止财务支持 并要求关键领导人辞职

    1月17日,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简称CCK/韩基总)发表声明,对计划于今年10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福音派联盟(WEA)大会提出质疑。该声明敦促即将承办WEA2025大会的爱之教会(Sarang Church)将其对WEA的财务支持公开化,并要求负责筹备大会的关键人物——WEA副秘书长塞缪尔·蒋牧师(Rev. Samuel Chiang)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