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自杀危机:各区机构建立校外支援网络深夜出击

学童自杀危机:各区机构建立校外支援网络深夜出击
学童自杀危机:各区机构建立校外支援网络深夜出击

香港学童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和家庭,24.4%学生受精神疾病困扰,注册教育心理学家余古少贤在一讲座指出,教育局推出"4R精神健康约章"计划、各区机构并展开校外支援网络深夜出击提供紧急支援。

出现"微笑抑郁"症状

余古少贤指出,学童压力主要来自学业成绩和家庭,例如被父母责骂,立法会秘书处资料显示学童自杀个案10年之间上升32 宗。根据2023年学生精神健康调查,香港有6.9%的学生曾经出现自杀行为,24.4%的学生则受到各类精神疾病的困扰。在此情况下,政府于去年12月推出了基于学校的"三层应急机制",旨在识别和支援高风险的学生。由于当前情况紧急,校长被授权可直接转介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精神科治疗。

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本港智库组织Edge Development Centre的研究,情绪病患者出现"微笑抑郁"症状,表面微笑却心中泪流,因此需更加深入了解青少年自杀的根源。

调查发现,被欺凌的问题是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时香港学生被欺凌的比例达32.3%,在全球排名第九。社会各界对学生自杀问题表示关注,并展开多方面的支援行动。

4R精神健康约章:纾解学童情绪

为进一步应对此议题,香港幼儿及教育服务联会召开反欺凌高峰论坛,特别关注来自内地的学童。部分学童在来到香港就读后,才被校方识别为特殊教育需要(SEN)儿童,在校内遭受欺凌。为改善这一情况,教育局也推出了"4R精神健康约章"计划,目前全港约450间中小学已签署参加,但参与学校仍不足四分之一。

该约章包含四大要素:"休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加强同学、师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联系;"放松"教导学生如何即时放松和管理情绪;"抗逆力"则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参加计划的学校设置了"hea房",内有沙包和舒适的环境,以协助情绪暴烈或有攻击性的学生进行情绪纾解。同时,透过特制桌游,例如巴士路线图,训练自闭症学生的应变能力。

校外支援网络深夜出击

此外,香港路德会也举办了"师生同舟,心灵相伴"的教育事工促进会,针对SEN学生的精神健康需求提供专业培训讲座。各区机构如圣雅各福群会、香港明爱、小童群益会、香港青年协会等均已展开校外支援网络,并在凌晨时分提供紧急支援和自杀风险评估服务。

教育局推出"三层支援模式"

余古少贤指出,自杀并不一定由精神疾病引起,但香港数据显示,部分自杀案例中蕴含精神疾病元素。自杀在学校中似乎呈现"传染病"特征,可能带动其他学生的负面情绪,因此识别抑郁与情绪低落的区别至关重要。抑郁是一种持续性的情绪障碍,专家建议灌输正面思想,如每日感恩三件事情,以鼓励学生寻求帮助。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局推出的"三层支援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层专注于识别脆弱学生,通过质素提升的课堂及辅导计划,协助短期困难的学生;第二层则为持续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小组辅导;第三层将针对那些面临严重学习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深入专业评估及加强个别支援。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此外,中国有云:"心病还需心药医"。许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圣经中对人心灵的滋润具有积极作用。

余古少贤引用箴言17章22节:"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提醒学生灵修,藉著神的话寻回希望与喜乐。马太福音6章34节也在告诉人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特别适用于抑郁患者。

兴学证基协会11月16日举办基督教教育论坛(三十),探讨预防学童自我伤害及自杀的策略和愿景,讲员:余古少贤女士。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