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充滿中港矛盾,上至政改佔中,下至住房學位奶粉,都影響了港人與內地人相互的觀感。近日一些研究中國教會的學者都討論中港矛盾為教會的中國大陸事工帶來怎樣的影響,當中中國宣道神學院院長馮兆成嘗試將中港矛盾放在福音的光中進行反思,並認為當中亦有契機。
馮兆成側聞有教會對新移民事工也因對內地人觀感增添了抗拒。他用信仰角度反思中港矛盾下中國事工的定位時認為,不管社會環境文化如何轉變,基督的福音都是超越任何族羣界線,並且不論任何人都是要拯救和培育的對象,對此中港矛盾應該不會構成中國事工信仰理念上的障礙。
另一方面,過去港人普遍比內地人富裕,在物質與精神方面往往是供應者,形成港人優越的心態。但如今內地經濟富裕,港人反處下風,大陸教會對水平和要求都提高下,港教會「被需要」感覺減低,進一步削弱投身中國事工的動力。
但馮兆成認為這些可能成為去掉事奉渣滓的契機,讓港教會放下「上而下」的姿態從事中國事工,是學習謙卑服事的機會。此外中港矛盾揭露了兩地人性的黑暗面,令從事中國事工的人不能再把服侍浪漫化和理想化,或因感覺良好而去服侍,從而確定呼召從神而來,並調整事奉心態,只能靠主恩典去服侍。
他又表示我們傳的是「使人和平的福音」,在中港矛盾下中國事工更顯出深具意義和貢獻。
自中國開放以來,香港教會積極開展中國事工,對中國教會及福音事工上在資源、人力、財力上作出不少投放。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內地教會的蓬勃發展以及中港關係出現的矛盾,港教會開始對內地事工重新作出反思。早前中國教會學者陳劍光、邢福增等已提出香港教會裡的中國事工熱潮已過去,並且在內地教會發展下,港教會的角色由「幫助者」變成「夥伴」,認為香港教會需要謙卑下來,並與內地教會人士整理互相融合的模式。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