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突破机构14日晚举办"还看这一代"对谈系列讲座,机构创办人兼荣誉总干事蔡元云医生并中大候任校长沈祖尧医生分享"如何让这一代跨胜逆境?"的课题。
适逄近来"八十后"的课题正是城中焦点,对谈顺理成章以八十后的话题开展。对这群敢作敢言、强烈要在社会发声的青年人,蔡医认为他们"非常出色",而沈医亦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希望。
蔡医及沈医"两医"都与"八十后"有密切关系。蔡医为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亦创立突破机构事奉青年30多年;沈祖尧医生今年将上任中大校长,照顾的就是校内两千多名"八十后"。
蔡医:"八十后"有建设性要加以聆听
蔡医表示,有机会读到"八十后"青年的文章,他们观点清晰,好有思想,显出来的并非非理性及暴力。他分析"八十后"的出来的怼怨与家庭背景有关。他们的父母是"五十后"或"六十后",经历的是香港回归后的社会政策改变:政改、教改、医改所带来的混乱与不安,作老师的、从医的、当社工的都陷入抑郁情绪中,这些"八十后"回到家里都难见到父母影踪,父母一方面抑郁,加上沉重的供楼压力,令青年人更郁闷。他认为比起在外面遭遇的逆境更大的逆境是家里:"避风塘若起风雨,那是真正的逆境。"
对于近来八十后出来冲击社会,蔡医认为他们有声音需要社会回应,而社会要检讨为什么他们感挫败。"他们的声音要听,他们是最建设性的。我们试试从家庭、学校开始聆听一下,这一代其实十分出色。他们有网络、资讯,我们要学习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的声音。"
沈医:青年人是社会的希望
沈医认为现今青年是 “over-provided”的一群,成长环境充满保护性,难遇重大挫折,可能投身社会时才会遇到危机。对于八十后,他表示对他们心存敬意及支持。他说:"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如果社会不关心他们的声音我感到非常可惜。"他又鼓励年人多关心社会,少索求多付出,方是快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