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子女门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与实际存差距

建立子女门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与实际存差距
建立子女门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与实际存差距

在美国天道家庭事工系列讲座,罗一强牧师指出北美华人教会面临移民压力、后现代思潮和世俗价值观挑战。他呼吁教会支持和装备父母,以圣经为基础,在家中培育儿女成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

建立子女门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与实际存差距

罗一强牧师在讲座开始之前,向参加者发问对北美华人教会家庭事工现况有多了解,包括教会内部的情况、家庭事工的现状、家庭中父母信仰实践的状况。他指出,北美华人教会家庭事工普遍面临的挑战包括第一代移民在异乡的生存压力、外在环境的冲击、后现代思潮、世俗价值观、成功观和同性恋问题的挑战。

根据他在2021年进行的调查,501份有效问卷中,77%的父母理念上同意家庭灵修时间或家庭崇拜时间是优先安排的。然而,实际情况是,过去两个月内,41.7%的家庭没有举行灵修或崇拜,而三分之二的父母最多只举行过两次类似的活动。这表明,虽然父母在理念上支持家庭灵修,但实际参与度并不高。

此外,调查反映出父母在子女门徒培育上的参与度不足。尽管90%的父母同意父亲有责任亲身参与每位子女的门徒生命建立,但实际上,愿意承担作为儿女门徒培育者的父母人数很少。这显示出头脑理念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罗一强牧师强调:"门徒训练的关键在于使父母尽其所能,在家庭生活中随时帮助人成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他指出,福音派年轻人中有69%在高中毕业后离开教会,而20岁左右离开信仰的比例则更高,达到69至80%。这表明年轻人离开教会和信仰的问题是当前教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罗马时期至宗教改革家庭信仰的变化

在教会历史中,家庭信仰的传承也曾经历过瓦解与转型。第5至16世纪中世纪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期,罗马帝国因蛮族入侵而社会结构受到巨大冲击,信仰传承也受到根本的挑战。当时,大部分家庭根本没有圣经,父母逐渐将信仰传承的工作交托给教会神职人员,而这些人员的质素很差,导致家庭信仰的传承逐渐瓦解。

直到16至17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家庭信仰的传承才得以恢复。宗教改革强调信徒皆祭司,父母在家中要落实信仰的传承,并且将神职人员的权威转移到信徒的祭司职分上,专注教导儿女。印刷术的发明及盛行也帮助父母教导儿女。

工业革命与家庭角色的转变

到了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期启蒙运动导致西方社会产生根本的改变。主要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父母更多地投入工作,家庭传承的传统转移到教会上,因此主日学应运而生,家庭角色逐渐退去。

20世纪的效率运动与教会发展

20世纪兴起的效率运动使得社会越来越讲究效率和专业化,将一切事情交给专业人士。美国大型教会和成功教会按年龄划分,聘请专业训练者来运作。

罗一强牧师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回到圣经,教会全力支持和装备父母,在家中实践培育儿女作主门徒。

是次讲座来自天道福音中心"美国天道家庭事工系列"8月份主题:家庭门训的梦幻队伍,讲员:基督工人神学院学务长、实践神学助理教授罗一强牧师。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