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宣教十大趨勢

林安國牧師馬來西亞分享

「我們面臨一個多變的時代,如果總是守老招牌就很難突破。我們不要總是用我們的老字號,神的真理不改變,但是傳福音的方式需要改變。」「 我們在宣教的路上,是閉路人、迷路人,還是尋路人、創路人、還是善路人?華人教會需要時代的先知。他們先摸到神的心意以及時代的變遷趨向,帶領華人宣教走向正確的路向。」 在馬來西亞2006年華傳全國青年宣教營的第二天,擔任此次講員的華傳國際總主任林安國牧師以「21世紀宣教新趨勢」為題,分享專題信息。林牧師從事宣教研究幾十年,在華人宣教發展動向上有著敏鋭的觸覺。 林牧師以「點、線、圈」的關係來形容宣教中的關係——單獨的宣教士就好像一個個的點,但是集體的宣教士組成了一條條的線,可是要想宣教成,還需要最終形成一個圈,就是前方的宣教士加入後方的機構、教會、同工形成一個團隊一起興旺神的福音。我們對宣教的參與不是單線的,而是我們的生命、職業和家庭一起參與其中。他希望前方宣教士和後方的資源成為一體,共為主用。 作為華傳的總主任,林牧師對此次馬來西亞全國宣教營寄予厚望。他説,我們不願意這只是一個大會,大家一起拍拍手、唱唱歌、心裏火熱一下,就回到自己的安樂窩裏面,而是希望有很多人能夠願意把生命放到主的手裏,為主所用。他的禱告和盼望不是馬來西亞僅僅有目前幾個宣教士,而是一千多教會裏不斷有人興起順服神的心意,陸續走上宣教的道路。 接著他分享了21世界宣教的十大新趨勢。他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的趨勢可以與過去傳統的模式並行不悖,一起使用。 1, 宣教事工的變遷:由鄉村開荒植堂到城市領袖訓練 ——如果要影響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那麼一定要去城市宣教! 傳統思想上,我們總是以為去了很貧窮、無水無電、無吃無穿的地方宣教才是宣教。林牧師年輕的時候也曾抱有這樣的思想,於是去了印尼偏遠的小鄉村工作。但是慢慢的他發現小鄉村的工作很難影響到大城市。很多人在鄉村做宣教十年八年,但是效果只是皮毛。如果要影響這個國家、這個島嶼,那麼一定要去城市宣教。一個大學生的獻身就等於很多在鄉村植堂的工作。他以華福運動主要領袖之一的麥希真牧師舉例。以前麥牧師來新馬宣教的心志就是開10個教會,完全獻身這裏。但是就當他開了一個教會時,發現其實這並不是最好的策略,真正要影響國家和世界是要從城市的改變開始。於是他開始作新加坡神學院,他想的是就算只是培訓出10個宣教士,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林牧師建議説,宣教士要以城市為基地,事工以訓練為重,協助本地信徒往鄉鎮植堂,這樣的策略是有倍增的果效。 2, 宣教地域的變遷:遠方海外異族——本地近處異族 ——很多外國人已經來到了我們的巴士站……我們要在家門口宣教! 過去我們很喜歡去異族宣教,但是新的趨勢是每一個地方都在城市化,可以説,現在萬民萬族都湧到了我們門前。如果我們不作門前的工作,卻去很遠的地方,是説不通的。林牧師舉加拿大高雲漢牧師的教會為例,會友約有6,000人,每年有100萬加幣的宣教款,但是徵召宣教士的時候發現出來的人並不多,這100萬的宣教款也是不知道怎麼用。林牧師和高牧師討論説,多倫多本來就是個萬民聚集之地,這裏有巴勒斯坦人、中國人、非洲人……我們不要只是想開拓華人教會,如果傳他們,將會把福音帶到你意想不到之處。 林牧師又舉韓國永原第一長老教會為例。永原就是著名韓劇 《大長今》的拍攝地,那裏本來是純韓國人的教會,但是他們發現永原竟然來了幾十萬的中國勞工。過去他們總是去內地宣教,但是現在中國人來到了他們的巴士站、路邊……於是他們就通過各種服侍接觸他們,慢慢地得著了很多華人信主。現在韓國全國各地也是開華人的教會,宣教效果良好。 林牧師建議馬來西亞也可以用這種模式,就是以本地異文化佈道經驗刺激教會投向海外宣教,從近處到遠處。他説,宣教是不能等的,不要等我大學畢業、進了神學院才差派出去,現在就可以在家門口宣教。就好像新加坡向外佬傳教、香港向菲律賓女傭傳教一樣。 3, 宣教人力的變遷:單元化人力——國際化人力 ——華人差會不單只是用華人的資源,要學習和不同民族的人配搭,與國際化接軌! 過去我們是單元化的人力,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化的人力和網絡是必需的。他以國外基督使團(OMF)前身內地會的創始人戴德生牧師的經曆説明。戴牧師本身是英國的差會,所有英國全國很大的力量支持他們宣教。但是他發現中國工場廣大,單單英國的宣教士是不夠的,於是他去美國和加拿大呼召,有很多青年人放下一切來中國,內地會人力走向國際化。現在OMF人力也是很國際化,只有10%是華人,有很多韓國人、美國人等。忠僕號福音船也是如此,有100多個民族的人服侍。可以説,現在一個很大的趨勢是第三世界的興起,不少國家已經站立起來了,有人力物力可以參與宣教了,所以需要人力的國際化。 林牧師建議説,華人差會先從單元化起步,華人宣教士也應先考慮華人差會,起初是華人,但是一出去就要與國際化接軌,變成國際化的差會。馬來西亞也是,不要單單想我們華人自己,要學習和不同民族的人配搭。 4, 宣教經濟的變遷:支持宣教士——支持本地同工 ——你支持本教會一個去印度的宣教士的資源,可以支持印度本土的125位同工! 以前的傳統都是教會支持本教會的宣教士。但是有教會發現,你支持本教會一個去印度的宣教士的資源,完全可以支持印度本土的125位同工。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把一部分的投資放在本地同工上。支持本土同工有很多的優勢,不僅可以很好分配資源,而且減少跨文化適應的問題、幫助這些國家自己的宣教士站起來。當然,不能迴避的是如果我們單單用錢支持也會有負面效應,比如長期的依賴性,這樣造成宣教工場無法自立。就像這10年來,泰國和緬甸只是想向新馬籌錢。但是小心調節的話,有限的資源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力。現在很多教會也開始將不少資源和財力用於支持本地同工,支持宣教士和支持本地同工兩條線同時進行。「雙線平衡支持」也是林牧師的建議。 5, 宣教參與的變遷:長期宣教參與——短期宣教的參與 ——短宣既然是風氣,我們可以利用,但不要想只是一兩個禮拜的短宣,至少要3個月! 以往我們重視長宣,但是現在是短宣越來越多。美國70%的都是短宣的人力。現在長宣隊伍中決志很多都是因為參加了短宣。短宣既然是一個風氣,我們可以利用,但是不要想只是一兩個禮拜的,最少要3個月或者半年。林牧師建議是先參與短宣,從短宣進到長宣。站在差會的立場上短宣不是1個月2個月,而是1年、2年。林牧師以香港短宣中心舉例,鼓勵人們拿出兩年來放下職業去傳道。每天1/3時間上課、1/3用於個人佈道,1/3回到自己教會作佈道員的工作。華傳目前也有14個工場,需要很多青年參與短宣。青年們可以在大學畢業後,拿出半年參與短宣看看神怎麼帶領你。我們把我們人生這麼長的時間裏面,拿出一部分來侍奉主是需要的。 6, 宣教優先的變遷:越文化第一優先——同文化第一優先 ——神把華人已經分散在100多個國家裏面,我們可以透過向同胞傳福音過渡到跨文化! 西方教會非常看重越文化宣教,這是優先的,他們認為否則的話福音就不能去到地極了。但是華人宣教是不一樣的,因為神把華人已經分散在100多個國家裏面,所以我們不一定非要一下子跨文化,先作中國人的工作,再慢慢過渡到跨文化是可行的。林牧師的建議是透過同文化的海外華人進行跨文化普世宣教。使徒保羅也是去到歌羅西等地,也是先去會堂給同胞傳福音,然後跨文化。 林牧師以巴西慕義教會為例。台灣的6個家族一起移民巴西,他們在共同的土地中間先建立了教會,就是慕義教會。當他們開始聚會時,發現這裏有很多台灣人、福建人。於是向他們傳福音。後面他們感到福音不僅僅為了台灣人、福建人,還有巴西人,於是自然的他們就開始順利的開展跨文化宣教。新加坡一個牧師曾經飛了50多次烏克蘭去幫助那裏的教會,但是這兩年他發現有很多中國年輕人去那裏學習,於是他感到先向他們傳福音,透過他們最終幫助烏克蘭人是很好的。 7, 宣教方式的變遷:固定宣教士——巡迴宣教士 ——在開放地區、人口集中地區固定傳福音,在關閉地區、人口疏散地區巡迴傳福音! 過去我們的傳統是固定宣教士,宣教士在一個工場幾乎一呆就是一生。但是現在的現實情況是很多國家不允許長呆,有簽證、工作、家庭等各種問題,所以宣教士需要流動,比如可以居住在比較封閉的那些工場附近進行巡迴宣教。林牧師建議,在開放地區固定傳福音,在關閉地區巡迴傳福音;在人口集中地區固定傳福音,在人口疏散地區巡迴傳福音。 8.宣教架構的變遷:開設堂會——開設差會 ——多開一個教會對當地推動也許不大,但如果整理出差會的架構是當地很大的力量! 過去教會都很重視開設堂會。但是現實是很多地方已經有了不同的教會,你如果多開一間堂會,對當地推動不大,但是如果幫助整理差會機構將會成為當地很大的力量。林牧師以韓國舉例,1950年韓國只有57個宣教士,到時到了2000年宣教士達到8,000多,今天是1萬兩千,為什麼韓國宣教工作作的這麼好呢?因為最初外國宣教士過去韓國時,很好的幫助他們建立了差會的架構。 馬來西亞現教會已經逾1,000多,但是差會的架構太少了。母會屬於紮根性質的,很難流動,但是差會是可以出去的。華傳到馬來西亞開辦事處的原因也是在於這裏的差會實在很少,如果華傳與這裏的差會很好的配搭,並且與國際化接軌,那麼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宣教士出去,而且華傳和教會會形成很完備的後方。差會與教會,宣教士最終會變成三股不能斷的繩子,互相合作,果效倍增。 9, 宣教專業的變遷:專職宣教士——帶職宣教士 ——不一定人人宣教要通過神學院,不同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宣教的管道! 林牧師説,專職宣教士是很窄的路,如果要求所有的人走這條路,就很難。但是如果把帶職的同工帶動起來的話,果效會很大。許多工場不僅僅需要宣教士,也需要老師、醫生、護士、建築師等等。工場也需要我們職業的參與。就好像現在在海外有幾千萬的人學習中文,急需中文的老師,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契機。不一定人人宣教要通過神學院,不同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宣教的管道。 10:宣教媒介的變遷:人際宣教士——資訊宣教士 ——你可以把你的音樂、電腦、電影等技能變為很有用的媒介,成為傳福音的工具! 林牧師説,傳媒的宣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你或者對音樂、電腦很有研究,那麼你可以讓這些變為很有用的媒介,把你的技能作一些傳福音的工具,無論是電影,音樂或者小冊子。這並不是代替人力宣教士,而且許多同工一起來幫助人力宣教士的工作。就好像一些傳教團體把電影《耶穌傳》翻譯成很多的語言,發放給很多異教徒,讓他們開始瞭解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