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轻人处身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闯出一片天寻找生活的意义?突破机构副总干事梁柏坚在"微光之约"活动接受本报专访,突破有实习机会让年轻人拓阔眼界,切勿太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他还分享Online寻隐蔽青年的体会。
突破照亮年轻人札根在香港
梁柏坚强调年轻人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需求,特别是在香港激烈的竞争环境、全球化影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许多传统工种造成影响,因此年轻人需要积极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寻找生活的意义。
突破机构提供实习机会让年轻人探索兴趣和潜能以拓阔眼界,通过实习让他们看到大人的示范,彼此之间产生影响。梁柏坚指出,突破不是刻意要年轻人成全甚么,只是在不同的处境让他们带来盼望,给他们鼓励已经是一种意义,这一代人看到的事情很阔,实习过程里大家近距离接触。
例如,有人在大学将实习的过程和体会作成歌词参加比赛,还邀请突破同工一起听;也有人去了外地如英国、加拿大、澳洲,透过群组继续大家联系分享喜与乐。
他又指出,突破机构2月在青年村举办"微光之约Here We Shine"活动,让年轻人看到根在香港,在这山上有一座灯塔照亮他们,可以继续发展志趣寻找理想,而突破机构继续工作,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原来有人与他们在这世界同行的。
因此,与年轻人同行理解他们不同阶段的期望至关重要。少年人追求开阔的视野,而随著年龄增长,他们渴望取得成就,继而对世界的探索范围也会不断扩大。梁柏坚解释同行的真谛:"不是单方面强迫他人与自己同行,而是让对方在追寻世界的过程看到我们的行为,从中获得启发。这种互动不仅让对方看到我们的一面,也让我们成为对方成长的助力。"
教会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进行全港教会普查,发现青少年流失主因是不满教会,怎样留下年轻人?梁柏坚认为:"年轻人不一定要在教会里才成长,他们的人生路一直是向前行的。过往我们看牧养是一定要伸手可及,参加教会安排的计划才得到牧养。"
梁柏坚反问:"年轻人去了外地离开了教会就等于不用牧养吗?"他提出使徒保罗的牧养模式是"延长牧养"。保罗到不同地方宣教,有些人与他一起、有些人留在原地、有些人在另一处地方建立教会。
"牧养不是按距离而定,并非近在眼前就等于牧养,问题是在这世界怎样实践信仰。与年轻人同行时如何让他们到大人实践信仰,重点不是要管束而是保持对话的关系。"梁柏坚继而指出牧养,过程与成果并重。
"成果反映一个人追寻事情时,有甚么给他留下。导师不是要令年轻人成为自己牧养成功的工具。成果是让年轻人的生命踏实,这东西能够留给他,这就是属于他自己的成果,导师看到年轻人得到鼓励,这就是属于导师的成果。"教会重视关系的场所,如果太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
对于海外升学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他形容这段关系就像"放羊",让年轻人独立寻找生活意义,在外地是锻炼独立的过程,同时父母应该是他们的支持者,这个家是可以随时回来的地方。
线上社交圈寻找隐蔽青年
梁柏坚提到对于隐蔽的青年,他认为即使我们找不到他们,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只是他们对我们来说是隐蔽的。
"他们可能有friend online打机,这些都是他们的朋友圈,我们反省为何做不了他们的朋友?"梁柏坚打比喻,宣教士出工场与不同的群体做朋友,我们能否进入年轻人的online group作他们的"宣教士"一齐打机一齐倾计。
宣教士离开本身教会圈、本身文化,到异文化地方已经是进入跨文化宣教,世界不限于地域,纵使同一城市生活都有不同世界,也都需要宣教士。他指出:"在这个圈子和online的世界实践信仰,就是能够支援年轻人聆听他们的心事,在这个世界教会未必能触及到。"
另方面,父母有本身的角色,未能兼顾做到"宣教士"。梁柏坚建议"易子而教"两个家庭的长辈对调关顾对方的子女。简单而言就是交换子女来教导,或者在外地相熟的夫妇朋友照顾来读书的子女,或甚是团契导师、教会青年工作者也可以考虑担当这个角色,方法总是有的。
突破机构藉著50周年志庆举办"微光之约Here We Shine"突破青年村展现日,地点:突破青年村,日期:2月24至25日,超过800人次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