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牧同工谈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的角色

gen_20060120_meeting.
8位教牧、同工及学者就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劳工、投资及社会服务私营化等四个题目讨论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图:基督新报/ Chris Chan)
1月19日下午,香港圣公会圣多马堂举行了"全球化对教会的挑战—香港教会领袖的回应"研讨会。8位教牧、同工及学者一起就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劳工、投资及社会服务私营化等四个题目作出报告及回应,讨论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

发言者提及不少全球化对一些贫穷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亦特别反省了全球化对教会带来的影响,以及教会该如何回应这些现象。

旅游:中大崇基神学院龚立人教授和信义会戴浩辉监督就教会与旅游的关系发言。他们都认为香港不少教会和信徒对旅游本身缺少思考,无视旅游对带来的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一些信徒甚至以宣教为名,旅游为实。戴浩辉监督认为堂会应教导信徒旅游和信仰间的关系。

劳工:天主教圣神修院代表阮美贤表示,工作应成为人荣耀上帝和全人发展的生活一部份,然而劳工往往被剥削,以致工作不能带来保障家庭的报酬;没有合理工时亦令人得不到基本的休息。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顾问陈满鸿神父则认为各地基督宗教可联合起来,共同关心劳工阶层的问题。

投资:香港基督徒学会执行干事堵建伟报告时指出,投资背后鼓吹了无限累积财富的思想,成为人心的偶像;此外报告提出教会应提出"恩典逻辑"和以分享和爱为主导的"创造逻辑",以转化投资概念背后亦带来非人性化的"巿场导向逻辑"。圣公会诸圣堂主任周荣富牧师亦有相近回应,他说,"尽快赚到钱"的投资思想助长了短视和无情的世界风气,认为教会更要提出公平、社会责任和重视生命价值的声音。

社会服务私营化: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助理执行干事尹凯荣报告时提到有关私有化的神学反省,表示教会不反对私有化,然而关注私有化带来对弱势社群的剥削问题;而循道衞理联合教会会长李鼎新牧师回应时,更提出到一些教会所办的社会服务不自觉地失去著重同工是否有事奉的心,却是看重学历;不是看到人的需要,却是志在政府资源。他提出教会社会服务机构应时常思想帮助有需要的人,并如何帮助有更弱小的机构。

四份报告亦将结集成书出版,以帮助教会机构就有关题目作出反思。是次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基督徒学会、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信义宗神学院联合主办,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社会事务关注小组、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协办。

此研讨会为数个关心经济全球化的基督教及民间团体合办,可说为去年11月中"经济全球化对教会的挑战"讲座之延续篇。该讲座邀请了世界改革宗教会联盟副主席欧德嘉教授以古巴的经验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会后与会人士分成4个工作坊,探讨经济全球化下,香港投资、旅游、劳工及公共服务私营化的处境,讨论结果在2个月后,即1月19日在会上报告,并由教会牧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