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因素影響男士發揮父親角色?有台灣幼兒教育學者綜合分析73篇研究並發表文獻歸納出多種因素,其中提出宗教信仰對下一代的教養起著影響,亦有研究人員發現父輩遺傳塑造父職的角色。
宗教影響夫妻關係及育兒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兼系主任、幼兒教保學者塗妙如回顧台灣20年有關父職角色的研究。她指,父職角色即是為父之道,是指在社會地位中有關父職角色的典範、價值和信念包括認知(父職信念)、行為 (父職實踐)、情感以及關係等因素。
於宗教族羣與父親角色的相關研究,徐妙如引用不同學者的報告指出,父親的宗教信仰在大專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的印像有顯著關係,在基督徒父母育兒觀的研究也發現宗教的確會影響父母育兒的角色扮演,而且基督教的婚姻觀會影響夫妻之間的婚姻質素,繼而影響父親職的角色。由此可見,宗教觀塑造個人的價值觀繼而影響個體行為的表現。
在族羣與父親的研究裡面,塗妙如引用簡鳳儀在2004年台東海線地區阿美族國小學童父親為研究對象,發現當中的小學生對父親的人格特質有關聯的影響,研究發現漢族的學童認為父親較風趣、温和、平易近人、有責任感和顧家,對子女成長有正面的影響。
父職上代遺傳下代
維護家庭基金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招雋寧近日發文,指出上一代的父親將父職由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原生家庭的父親成為兒子作為人父的「最初版本」,父職角色的形成受到父母教養方式的傳承。父職好像會「遺傳」至兒子,因此現今的男士在摸索父職的時候,「徘徊在脱離或模仿傳統父親角色的交叉口中」。
此外,招雋寧也提出現代家庭裡父親與祖父輩一起生活、分擔照顧工作的時候,若果兩代父親教養方針一致,父親對於自己的爸爸角色也會感到更滿意。
他認為,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協助父親提升溝通和教養技巧,改善親子關係,亦讓爸爸獲得自我探索的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