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垃圾征费对提高公众弃废意识是重要进展;对拾荒者及小市民可能形成负担,这引发社会公义的问题。"拾平台"回应本报指连结不同持份者至关重要,也是契机反思自身与教会怎样实践。"绿惜地球"从环境公义角度,认为制造污染的大户需承担责任。
政府推出垃圾征费,对环保团体是提高公众弃废意识的迈进一步,政府也减省补底垃圾费用;对拾荒者及小市民却要承担所需。从社会公义角度,政府的公共政策会否造成不公现象,如何调适两者的矛盾?
赵日辉:在于怎样将不同持份者连系
拾平台事工副主任赵日辉回应本报时表示,按个人经验观察并非冲突,环保政策很前瞻和宏观地落实,而前线运作牵涉很多持份者,"过往不会想,大家贪方便,其实每一个人都承受著,怎样执行很多需要梳理,实施执行时牵涉很多劳工议题。"
他又指出,每个市民做多一步,垃圾量减少、回收量提升都需要回收工人介入,问题在于怎样将不同持份者连系一起,其实是一条连系链。
赵日辉觉得这是一个契机,重新审视将宏观性的理念放在社区,连贯不同持分者和共同反思,只是以往不太容易将政策落实出来。他以个人为例,以往没有做过拾荒的议题,但也可以关注,所以是从自身怎样看他者,以及跟邻舍、社区、社会的关系。
郑茹蕙:环境公义大户承担责任
绿惜地球社区协作总监郑茹蕙认为,环保团体是从环境公义出发,所有人一齐承担社会产生废料的成本。气候议题近年惹人关注,政府透过不同政策促使人注意"污者自负"的责任,制造污染的大户承担责任也是回应公义的问题。
对于受政策影响的底层人士,从社会关怀角度入手,例如举办大型活动主办者惯常将大量垃圾弃置,郑茹蕙表示:"这需要大家一齐去分担处理,首先将弃置物分类才交给拾荒者,垃圾征收费实施后需要思考怎样不会滥用基层朋友的劳动,同时关顾拾荒者。"
日本、台湾垃圾征费到了樽颈位
赵日辉补充,环境保护团体倡议生产者责任制,在于经济的商业社会产生过度包装,消费者可以个人的身份作出改变。同时,生产者、供应商、制造商检视是否能够对应政府的垃圾征费政策。
他举例:"日本各持份者分工仔细,但在消费物上过度包装,这是否能够对应垃圾征的政策?在台湾,我与当地的拾荒者沟通,多经过十多年之后,他们认为所作出的已经足够就停下来了。归纳外地的经验,虽然比香港先行却去到樽颈位了。"
最后,赵日辉认为纵使垃圾征收费推出后,拾荒者未必因此消失,这反而是一个契机,从自身出发多一些参与,在自己的教会怎样实践。
垃圾征费8月1日正式实施,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生态关怀事工人间学苑2月21日主办分享会,探讨城市中谁要为垃圾真正"埋单"、拾荒者的情况和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