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淪陷青少年生活 是福﹖是禍﹖

facebook
facebook

2004 年Facebook 在哈佛誕生的時候,目的只是為了增進大學生的交流。當時肯定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社交平台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社交網絡多不勝數。基本上,使用網絡的人都至少屬於一個或以上的社交網絡羣組。

社交網絡對人精神健康的影響是好是壞,一直以來都有正反不同的研究,備受爭議。特別對青少年人的影響,更加值得關注。由於青少年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人生價值觀未形成,對於訊息的選擇未必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加上年青人特別重視朋輩的看法,所以對這些人際網絡平台,比成年人更加倚重。

相關的研究顯示,經常使用Facebook 的年輕人更容易有自戀的反社會行為。密芝根大學作了一個為期兩星期的調查,發現使用Facebook的年輕人使用次數越多,思想越消極,對自己的生活越不滿。而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世界衞生組織(WHO)各自的調查數據亦顯示,網上欺凌的數量增加驚人。受欺凌的年青人身心飽受困擾,嚴重者更步向自殘自殺之路。

一篇名為「科技對精神健康的九大影響」 (9 Ways Technology Affects Mental Health)的文章表明,社交網絡帶來抑鬱、孤獨、缺乏安全感和社交受控 (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等精神困擾。此外,來自經常聯系的同伴壓力,加上24小時開通的網絡,也意味著使用者可以無時無刻地接連,而導致社交網絡成癮的問題。

當然亦有硏究指出社交網絡對年輕人正面的影響。例如擴展朋友圈,建立社羣歸屬感。也有受訪家長認同社交網絡可以讓子女增進知識、多些機會關注身邊的親友動態、克服日常交流的障礙甚至可以建立自信。

事實上,社交網絡是一個發佈訊息的共享平台,隨著科技的進步,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一種交流方式。而大規模同步的情緒感染往往是這媒體的特點;積極或消極、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傳播,都視乎發放者的心態和動機。就如利劍的兩刃,用之得法不但可激勵創新、互相造就,帶給別人的祝福也可以無遠弗屆;相反,則可能傷人傷己,用者必須有所自覺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