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主权如何彰显?神学教师两种阐述

edu_20140318_jesus_is_lord.
现在是四旬节期间,教会信徒默想耶稣基督生平。耶稣仅3年公开生活的言行吸引两千多年来历代圣徒跟随,祂到今天仍透过《圣经》及圣灵说话,呼召人一同建立上帝的国度。

华福中心最新出版的《今日华人教会》以"神权、人权、民权"为主题探讨神的主权如何透过教会落实到地上,当中圣公会牧师、新加坡三一神学院亚洲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潘乃昭以及台南神学院的罗光喜以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上帝的主权以何等的方式带来社会转化。二人的论述虽看似截然相反,但正好从两个角度将此课题立体化。

罗光喜:教会有责任让社会行在光中

罗光喜强调了教会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他认为,旧约启示了以色列群体的形成总旨在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他认为这是人世国家社会发展的依归,又指出《圣经》期待列国都能像以色列一样成为"神主民权法治礼拜团契"的国家。

他又指出在圣经《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中神所颁布的律例和典章在新约不断重现,让人通过耶稣基督能达成,而重生得救的个人和社会将展现出上帝的慈爱、公义、圣洁和信实。他说:"有慈爱,则无残忍;有公义,则无自私或偏私;有圣洁,则不肮脏;有信实,则无虚谎。"并且"人世就趋近加尔文所说的基督社会或神国。"

提到教会的社会承担时,他指教会与政府是上帝邀请列邦万民进入基督社会的两个管道,教会宣扬真理,传承旧约祭司、先知、智者到使徒的职份,而政府则按上帝公义、慈爱、圣洁与信实的原则维护与执行真理。

他特别提到旧约的祭司失职令上帝不得已以先知取缔祭司来服侍祂,而先知到约翰已止,换上教会接受上帝的职份,此历史成为今天教会的警诫,让教会坚守上帝的托付,在牧灵、牧家、牧会、牧国、牧世等阶层作工,亦承担好对国内以至国际的牧养,让个人到国家都能进入慈爱、公义、圣洁与信实的基督社会,让列国行在基督荣耀的光中。

潘乃昭:神的主权—耶稣活在人群中

潘乃昭则强调"神的主权就是耶稣本身",以此命题解释基督徒如何在公共空间见证上帝。他说,若我们单从过去西方基督教的经验或旧约以色列人的历史来看,很容易将机构视为神的主权,将教会制度或领袖视为"神主权的化身"。换言之将神的救世工作规限在教会或领袖人物里,对公共事情的关心变成提教会对社会的影响力等课题中。

但他指出,耶稣所阐述的天国是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清心、使人和睦、为义爱逼迫的国度,关注的是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医治与赦免。而耶稣本身亦不属于当时宗教圈子,为小乡镇少女所生,祂拣选的是名不经传、但回应上帝呼召的渔夫为门徒,藉他们而不是当时的宗教人士宣扬上帝的国度。

此外耶稣的主权藉著最寻常的民生体现出来,例如普通人家的婚宴席、无名孩童拿出来的五个饼两条鱼、挤上前来渴望亲近耶稣的孩子等,而祂走上十字架代赎人的罪,让人在透过祂的死得重生,在祂的谦卑中得升高,在祂的挣扎中得安息,可见耶稣让人看到上帝活在人群中,透过祂可经历恩典和真理。

他反思今天基督徒多属中产,教会的公共形象是"贵族的教会",呼吁教会像主忠心承担人们的苦疾,并鼓励每位信徒成为主的仆人,走进人群中与民众同行,并在动荡的社会中持守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