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分享中,有牧者和学者揭示了北美华人教会在社会议题上的沉默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同时他们也指出,开始有一些年轻的神学生和牧师开始在公共事务上发言,虽然这种声音仍然不足。他们呼吁华人教会和信徒在社会议题上学习黑人教会、积极和勇敢地表达立场。
陈佐人牧师的观察
陈佐人牧师在分享中首先指出北美华人教会在社会和政治议题上的态度,特别强调了近年来教会对这些议题的"沉默"倾向。他指出,尽管早期的一些著名牧者如王永信牧师和唐崇荣牧师曾敢于公开表明政治立场,并对社会不公提出批评,但这种传统似乎没有延续到新一代的教会领袖。
陈牧师回顾了王永信牧师和唐崇荣牧师的例子。王永信牧师明确支持保守价值观,反对堕胎,并严厉批评中国大陆对教会的压制,他们的勇敢发声不仅在宗教界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陈牧师指出,随著王永信这样老一辈牧者的离世,新一代牧者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显得更加谨慎,甚至选择沉默。
陈牧师分享了他在教会中的经历,揭示了这一沉默现象的具体表现。他提到自己曾在教会讲道时谈到选举和公民责任,结果发现举手的人少之又少,只有三分之一的教会成员表明他们拥有投票权。陈牧师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北美华人教会在政治参与上的不足,也显示出许多信徒对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觉悟和行动。
进一步分析,陈牧师指出,许多北美华人教会的领导层在选举前后常常发表一些"中立"言论,声称教会不应偏向任何政治立场,而只关注天国/福音事工。陈牧师认为,这些言论表面上看似中立,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逃避。他强调,教会和信徒在面对堕胎、同性婚姻等道德和社会议题时,应当积极表达基督教的立场,而不是选择沉默。
陈牧师还讲述了一些具体案例,揭示了教会内部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不同态度。他提到自己曾推荐的一些长老、牧师,现在却因为观点不同而排斥他。这种现象在他看来,是一种令人困惑和无奈的改变,也反映出教会在面对社会议题时的内部分歧和矛盾。
通过这些例子,陈牧师表达了他对北美华人教会未来发展的担忧。他认为,教会的沉默不仅影响了信徒在社会上的责任感,也削弱了教会在社会正义和道德事务上的影响力。陈牧师呼吁,作为教会的领导者,应当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并发声,为社会公义和道德责任作出贡献。
杨凤岗教授的分析
杨凤岗教授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北美华人教会的政治态度。他回顾了自己在1990年代对北美华人教会的研究,指出当时的教会主要由来自台湾和香港的成员组成,大陆背景的信徒相对较少。在那段时期,华人教会普遍不参与政治,保持"非政治化"(apolitical)的态度。
近年来,随著更多大陆背景的基督徒加入教会,这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些信徒对政治事务的关心度相对较高,但也出现了分化。一些信徒更认同中国大陆政府的立场,而另一些则倾向于支持台湾的观点。尽管如此,许多信徒在涉及美国政治时仍显得犹豫,不知道如何参与,有时甚至以"上帝掌管一切"为借口逃避政治责任。
杨教授提到,近年来一些年轻的神学生和牧师开始在公共事务上发声,他对此表示肯定,认为只要参与公共讨论,无论观点如何,都值得鼓励。他指出,教会内应有多元化的声音,包括自由派、保守派和中间派,这才是健康的教会生态。
他特别强调,教会应向美国黑人教会学习,尤其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马丁·路德·金牧师不仅对社会不公和种族不平等充满不满,而且采取了积极行动,带领信徒进行非暴力抗命,为社会公正而奋斗。这种行动不仅在当时极具影响力,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树立了榜样。
杨教授还提到另一位重要的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Jesse Jackson),他曾多次参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党内初选。尽管人们可能不完全认同杰克逊的观点,但他在公共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行动力值得华人教会学习和借鉴。
杨教授指出,一些批评保守派公共神学立场的自由派人士,应当更多地行动起来,投入到社会抗争中,而不是只在内部争论。他呼吁这些人士勇敢面对不公,积极发声,采取行动,致力于改善社会中的种族、阶级和民族不平等现象。他强调,教会和信徒不能只在内部争论,而应当勇敢地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改革中去。
在参与社会议题上 黑人教会可以成为榜样
陈佐人牧师对北美华人教会在社会和政治议题上的沉默现象令人担忧。这种沉默不仅限制了教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削弱了信徒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杨教授则进一步指出,一些自称自由派的信徒往往只在内部争论,而不愿面对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不公。他呼吁这些信徒学习美国黑人教会的榜样,勇敢地站出来,为社会公正和平等而奋斗。他强调,教会和信徒不能只在内部争论,而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