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沉默不语令人困惑?美国福乐神学院谢挺博士、罗秉祥博士在环球圣经公会讲座对谈"缺席的神"。谢博士主张神并非真的缺席,而是人的主观感受使其如此。罗博士则呼吁信徒重视自己的位份,指出人与神合作的重要。
谢挺:神缺席在于人主观感受
谢挺从神学角度剖析:"神不会缺席,缺席在于人的主观角度"。保罗再三求神将那根剌挪去神未有回应,但保罗表示主的恩典够他用,以及耶稣求神撤去苦杯。神不同在是藉著人的责任彰显祂,用另类方式显示祂。
她亦指出:"神缺席与同在可以同时发生,神并没有缺席,只是人经历神时未必感受祂同在。"约伯受苦似乎神离开他,但在约伯记38章耶和华从旋风中回答约伯。历来学者解答神缺席这个疑难主要进路包括:1. 历史进路,主张神的临在逐渐减退,代之是神的缺席。与此同时,人的角色逐渐移到台前,以斯帖记就是典型的例子。2. 辩证的进路,神的缺席与同在是同时出现,约伯记、诗篇中哀歌是典型的例子。
神在香港历史时刻隐藏、同在?
以斯帖记没有提到神的名字,从而引申一问题:是神藉著人拯救犹太民族,还是神完全缺席依赖人的拯救? 神缺席可从多角度反思。从节庆角度,以斯帖记是为犹太两个节期朗诵的,其一是庆祝普珥节,这节日不提神的名字,因为不可妄称神的名。
以斯帖记的拯救与出埃及记不同,是彰显人的责任、是隐藏当中的临在。对照今天香港的处境,谢挺说:"移民海外的人其实是散居在世界各地,无论留在香港或是在外地散居,以斯帖记对我们都有不同的启示。"
从智慧的角度,就是在外地隐藏自己。以斯帖隐藏自己的身份,时候到了显露出来,在帝国当中需要智慧,知道何时需要隐藏和显露,需要辨识历史和时间的处境,以斯帖与王食饭的时候就逐步将哈曼的恶行揭露。
寻找神的心意需要智慧,智慧需要向神求"用智慧的角度看神的临在,往往以神的缺席呈现,智慧就是辨别两者的不同。"今天信徒求神赐智慧,在香港历史的时刻辨识神仍是掌权。
谢挺鼓励香港人在香港见证神,她强调神缺席与同在可以共存,耶稣在钉十字架呼喊"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然而,耶稣最后仍说"成了!"因此,今天的信徒不要气馁继续向神呼求。
罗秉祥呼吁信徒重视自己位份
罗秉祥从伦理学角度出发,神有护佑但人要负责任,神人协合、人神同工协合神的护佑,一切都是神的工作但不等于神独自在工作,我们是神的同工,人努力在生活中充分回应神的自我。哥林多前书3章9节说:"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罗秉祥引用二次大战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被誉为犹太人的拯救者、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对照以斯帖。他开工厂聘请犹太人庇护他们,被以色列政府视为拯救犹太人的外邦英雄。然而,这人其实是投机商人。
姑勿论如何辛德勒重视自己的位份,罗秉祥呼吁信徒:"各按位份帮得几多人就得几多人,纵使听不到神的声音人仍然有责任去回应,等待神出手。神透过我们的工作去进行,不能以唔关我事为借口,袖手旁观明哲保身。"
环球圣经公会举办对谈会,题目:"缺席的神";日期:12月16日; 地点:香港浸信教会; 主讲:谢挺博士(美国福乐神学院旧约教授及中华研究中心副主任);回应讲员兼对谈嘉宾:罗秉祥博士(美国福乐神学院斯特芬伉俪中华研究讲席教授及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