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華人姊妹宣教大會圓滿結束

「點燃宣教心」• 840 多位華人姊妹參與

2005年6月1至4日,來自20個國家、840 多位華人姊妹在東馬沙巴州首府亞庇市(Kota Kinabalu, Sabah, East Malaysia)聚首一堂,參與「第二屆世界華人姊妹宣教大會」,會議主題為「點燃宣教心」。香港約有140位來自教會的姊妹參與。

是次國際會議由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主辦,東馬沙巴華福區委會協辦。大會除了提供十多個不同主題的華語和英語工作坊探討不同層面、不同種類的宣教事工之外,亦設座談會討論女性的角色與事奉。主辦機構冀盼此大會能開拓華人姊妹的宣教視野,動員更多姊妹投身宣教行列。

這20個國家或者地區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尼、義大利、日本、韓國、澳門、緬甸、荷蘭、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英國、美國和主辦國馬來西亞。

高雲漢牧師:姊妹們要興起為主發光
隨著一羣基督少年軍帶領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代表浩浩蕩蕩進入會場,大會正式揭幕。華福總幹事高雲漢牧師雖然身體欠佳,不能赴會,但卻透過錄像致詞歡迎、勉勵和祝福各地姊妹。

高牧師説,主耶穌基督看重姊妹的事工,讓拿撒勒的馬利亞第一個接受主耶穌、懷抱主耶穌;又讓伯大尼的馬利亞能夠得那上好的福份,為福音做工;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第一個來傳播主復活資訊的姊妹,在腓立比的呂底亞打開她的家門,成為歐洲福音開放的一個家園。他説,相信姊妹們也要興起為主發光,使福音傳遍世界。

接著拿督鄔天輝會督以《聖經》中的非比道出三抹美麗的生命光輝──高尚的品德、謙卑的服事,以及無私的樂助。

華福助理總幹事曾錫華牧師在大會的閉幕典禮以哈拿、路得以及在《出埃及記》的收生婆施弗拉和普阿,闡釋在神眼中並沒有所謂的「小人物」;反之,只要我們能全心順服神,每一個人都是神所看重的人,最終必能成為神尊貴的器皿。

會議探討宣教事工,肯定女性的角色與事奉
大會的主題研經由蔡麗貞博士主領,她從《以斯帖記》中許多的「偶然」提醒我們在黑暗的日子,神的同在和掌管依然實在。

首日的專題講座上,陳秋瑩博士詳細剖析廿一世紀的宣教新趨勢,其中包括基督教地球化、宣教新意義、宣教新工場、宣教新隊伍、以及宣教士的新模式。

曾景雯博士在次日的講座上指出,要面對現今世界的宣教挑戰,我們必須好好裝備自己,尤應著重宣教夥伴合作和整全宣教訓練。

晚堂為公開聚會,分別由李馮志梅女士主講「尊貴的生命」和李林靜芝師母主講「宣教的實踐」,沙巴肢體參與其中,每晚出席人數均高達一千八百多人!

還有宣教士真摰的分享讓會眾進入她們的經歷,共同見證神奇妙的作為和大能。


「華福」會後分享
曾錫華牧師表示,這次宣教會議十分成。通過工作坊等,讓華人姊妹認清和肯定在宣教事工上所扮演的角色 ,開闊宣教視野、確定國度角色和同心實踐使命。

「華福」同工分享説,「由於參加者眾,需要處理的事情亦相應繁多;但是,感謝神為我們預備了一羣精力充沛的年青義工,他們熱情親切的接待和全心全意的服事讓每一位參加者也深受感動。」「會議期間,姊妹們亦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老』朋友重聚,享受主內美好的團契相交。 」


第一屆姐妹宣教大會回顧
世界華福中心於1998年11月在吉隆玻主辦首次「世界華人姊妹宣教大會」,近600位來自18個國家與地區的教牧同工與姐妹參加。那次大會確認了宣教的異象——「若要福音遍傳,必須加強宣教士的培育和訓練。家庭是培育宣教士最理想的搖籃,堂會是訓練宣教士的主要基地,小組是為宣教士的守望高台。」

大會並肯定未來宣教事工五條主要路線和向姊妹發出的呼籲。這宣教事工五條主要路線是:開放地區的傳統佈道和植堂路線、後共產世界的整全福音路線、10/40之窗內創啟地區的見證路線、無母語《聖經》少數民族的聖經翻譯路線和散居之民的佈道、植堂路線。

大會呼籲姊妹:善用神賦予的特性,正視並發揮姊妹對宣教事工的貢獻和力量;建立令人欣羨的基督化家庭,常常開放、接待宣教士,並透過家庭宗教教育,栽培有宣教意識的下一代;在職場中作基督的好見證,組織愛的團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以作開展本地福音事工的基礎;在教會中積極推動並參與差傳教育,使教會成為宣教基地,訓練更多合乎主用的宣教士;組織使命小組、愛心小組,成為宣教士的守望高台,支援宣教事工;順服主的呼召,不怕語言、文化的隔閡,或全職、或帶職、或在本地、或在異鄉、或在本族、或在外族間,一生投入宣教事奉。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